冬季按摩四大穴位能增强抵抗力
中医养生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质量,但只有远离疾病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很多人体质差,自然也就疾病不断,又何谈真正的健康呢?在疾病高发期的冬季如何增强抵抗力呢?生活中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就很重要,除此之外利用好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也对健康有很大帮助。
增强抵抗力的穴位
1。风池穴
风池穴与风府穴水平,位于乳突后凹陷处,隶属于足少阳胆经——胆经气血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故此得名。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5寸,也可以平刺。平时在家可以用四指固定,大拇指用力捻转,以达到酸胀感为度。
风池穴对于头痛头晕、失眠落枕、面部诸疾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平时多按一按也不会引起身体的损伤。
2。曲池穴
曲池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其位置在手臂外侧、屈肘成直角肘弯横纹尽头处。按摩时可用对侧手掌托住肘,拇指用力向下按,按揉过程中达到酸胀感,反复三次。
曲池穴位对于各种发热、上肢不利以及炎症有帮助,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也可以经常刺激这个穴位。
3。合谷穴
合谷穴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穴位,定位十分简单——拇指和手掌并拢后肌肉隆起最高处。临床上经常把它作为止血止痛的穴位,操作时要注意避开下面的骨质结构。
因为归属于大肠经,因此对各种肺系疾病有一定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便秘、闭经等问题也可以通过此处得到缓解。
4。足三里穴
足三里实在是出镜率太高,但因为腿部气血汇聚在此处,也是腧穴养生避不开的重点。足三里位于胃经之上,有着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又因为诸经循行腿部,也对咳嗽气喘、腰膝酸软、肠鸣腹胀有着缓解作用。
当正坐位时,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按揉应达到酸胀感,之后双掌再延小腿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反复搓热双腿。
冬季7招提高免疫力
1。早睡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
2。出汗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防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4。调神
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万物都没有生机,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
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5。喝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6。进补
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在中医来说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可以使肾“精”更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体更好,更少得病,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7。护脚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冬季要多吃有根的菜
严寒的冬季是阳气收敛的季节,营养专家认为万物的精华都会在根部的种子里面,所以在冬季可以多吃一些根类食物比如胡萝卜山药、大头菜等,不仅仅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同时也可以提升身体的阳气。
冬季要多吃哪些根菜?
1、红薯
红薯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也能够通便以及生津止渴,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膳食纤维,只要吃一个红薯就能够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增强了胃肠的蠕动,特别适合于老年性便秘,如果把红薯和米面搭配在一起吃的话效果会更好。
2、芋头
芋头具有补中益气以及补肝肾的功效,同时也能够益胃健脾和化痰,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很高。芋头里面含有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之后就会产生免疫球蛋白,从而增强了免疫系统以及抵抗力,但是生芋头有小毒,千万不能直接生吃。
3、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就说明冬季特别适合于吃萝卜,萝卜具有消除积热以及去火的功效。只要每天坚持吃200克的萝卜就能够消除心里面积热,但是萝卜属于寒凉的蔬菜,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尽量少吃。
4、山药
山药在冬季又被称为第一蔬菜,简直可以和人参相媲美,具有益胃补肾及健脾补肺的功效,同时也能够益精固肾,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小孩子以及脾胃虚弱的人群。山药能够辅助治疗长时间腹泻、肾虚、遗精、肺虚所引起的咳喘以及尿频等症状。但是山药具有收敛的功效,对于大便干结、感冒以及肠胃道堵塞不适的人群尽量少吃,另外山药能够养阴助湿,对于有湿气过盛人群也要少吃。
5、土豆
在土豆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够辅助治疗便秘及胃溃疡,可以防止的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另外如果把土豆直接敷在患处的话能够消除水肿。
温馨提示
以上5款根菜都适合于冬季来为身体进补,冬季要多吃一些具有助阳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等,要减少吃火锅的次数,远离辛辣刺激性以及生冷的食物,保持平和的心态,适当的晒晒太阳来助阳。
冬季干果进补栗子首选
栗子古代与桃、李、杏、枣并称“五果”,现代更是享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其果实肥厚甘美,营养丰富,食时无论生、煮、蒸、炒或用栗粉制成糕点,风味皆佳。中医学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可用于肾虚腰膝酸软、筋骨疼痛、身倦乏力、口舌生疮、反胃、吐血便血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栗子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栗子含有核黄素,常食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疮和成人口腔溃疡十分有益。栗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对于延缓人体衰老,防病保健强身有很好功效。唐孙思邈谓“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苏辙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将栗子的功效和食用栗子的妙处,形象道出,引人遐思。栗子食疗,以制粥为佳。
栗肉怀山粥:栗子肉、怀山药各30克,炒扁豆10克,大枣5枚,大米80克。将诸品共同加水煮粥,熟后加白糖调味,可作早餐或晚餐服食,每日1次。适用于脾胃气虚,大便溏泻。
栗粉大枣粥:栗子7枚,去壳后研粉,大枣5枚,大米50克。先将大枣与大米合煮成粥,加入栗粉调匀,再煮片刻即可服食。可用于小儿膝软无力和夜尿频多等症,亦适宜体弱无力之老年人服食。
栗子糊:板栗7~10枚,去壳捣烂,加温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服,具有养胃健脾之功效,可治疗儿童消化不良性腹泻。
冬季吃红枣养生吗? 吃红枣的禁忌
冬季吃红枣养生吗?红枣是公认最有效的滋补食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身体都非常有好处。
1、健脾胃
冬季吃红枣可养生。有些人脾胃功能弱,消化不好,可以吃点大枣来解决。大枣能增加胃肠道黏液分泌,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群芳谱》记载:“十月取大枣,中破之,去皮核,小火反复炙香,煮汤饮,健脾开胃甚宜人”。就是在大枣成熟的季节,把枣劈开,去掉枣皮和枣核,用小火慢慢烤,直到闻到香味飘出,然后用这样的枣煮水喝,健脾开胃的效果很好,您不妨试试。
2、安神助眠
大枣安神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失眠,吃几个大枣也能解决,而且没有服用西药的副作用。可以在晚饭后将5~7枚大枣煎汤,临睡前喝汤吃枣,能加快入睡。也可加入少许甘草,安神效果更佳。
3、补气养血
这一点是大枣最主要的功效,在中药里面大枣被列为补益药,也是因为这一点。如果您过度劳累,身体疲乏无力,吃上几个大枣马上就会浑身有劲儿。因为大枣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还含有与人参中类似的达玛烷型皂甙,具有增强人体耐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有人给小鼠每日灌服大枣煎剂,共3周,小鼠体重明显增加,并且在游泳试验中,比没有服用大枣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大枣有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的作用。
4、美容抗衰
这是许多女性朋友非常关注的,只要您坚持吃枣,美容效果比用化妆品都好,因为大枣是补充气血的,能从内而外调节肌肤,而这样的美容效果才是最好的!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减少黑色素的形成,预防色素沉着及老年斑的产生。维生素A有助于改进皮肤的水屏障特性,不会让皮肤干燥。维生素B族有调节皮脂腺分泌的作用。常食大枣可使人面色红润,神采焕发。
吃红枣的禁忌
1、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
萝卜会有抗热血酸酶,黄瓜含有维生素分解酶,这两种成分都是红枣的克星,都会破坏红枣的维生素,从而导致红枣的营养价值流失。
2、不可过量
《本草纲目》中说:“多食令人寒热,凡羸瘦者不可食。”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不宜食用。因其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红枣气味甘、辛、热,性偏湿热,容易生痰生湿。痰湿壅盛的人多食红枣以后,原先的症状容易加重,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吃枣还要注意保护好牙齿。每天吃枣以不超过50克为宜。
3、单吃生红枣补血
红枣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的确对缺铁性贫血有很大的疗效,还可以促进白细胞生长,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但是如果只是单单靠吃红枣来补血,补血的效果甚小,如果想达到最佳的补血效果,应该搭配一些葡萄干、龙眼等食物。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只是靠生吃红枣来补血,不仅效果不明显,还会引起涨气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