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不育症效果好吗
艾灸治疗不育症效果好吗?这是很多男性都想知道的问题,特别是男性在得知自己患上不育之后心里总是非常的着急,想早点将不育治疗好,才能恢复恢复生育能力,现在很多男性患上不育后会经常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理,若是用艾灸治疗不育症效果好不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吧。
男性不育多与肾、心、肝三脏有关,心肝气郁,痰湿内盛,都可导致不育,其中尤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发病原因多为肾气虚弱。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艾灸方法进行治疗。
肝气郁滞: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又主筋,其经脉络阴器。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致宗筋痿而不举;或气郁化火,灼伤肾水,而使肝木失养,宗筋拘急,精之道被阻,致同房不射精或无精子,影响生育。
(1)症状表现:婚后经年不育,性情忧郁,沉闷不语,胸胁胀满,嗳气不舒,阳痿不起或举而不坚,或性交不能射精。舌质暗,脉弦细。
(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益肾壮阳。以取足厥阴、足太阳、任脉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肝俞、期门、太冲、肾俞、命门、次、关元。
(4)随症加穴:①情志内郁者,加间使;②胸胁胀满者,加支沟、阳陵泉。
反复流产的艾灸调理法
子宫是宝宝的“房间”,你的“房间”里面有垃圾、有积液、有炎症,有这些疾病占位,即使你怀孕,宝宝在生长,你子宫内的垃圾也在扩散,早晚它们会把宝宝挤掉。所以把“房间”打扫干净,温暖好“房间”就显得至关重要。
外环境指身体是否足够强壮。如果你免疫力强,体内正气很足,内环境又好,那么宝宝就能生长得很好。
有的女性弱不禁风,经常这儿疼那儿痒的,感觉身上老是很凉,那说明身体的内外环境都不好,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这种情况用艾灸调理的话,要先灸关元,然后灸子宫和归来,再灸八,只有改变身体的内环境,才能让胎儿在里面舒适地生长。
同时,还要灸一灸中脘,以调理身体的外环境。中脘是补养脾胃的一个大穴,常灸能调理人的后天之本,促进消化和吸收,从而让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容光焕发。那样,你腹中的宝宝就可以安枕无忧地在里边待着了。
施灸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各种工具,但注意不要被烫伤了。灸腰腹部的穴位一般不要少于30分钟,可根据自己的耐热程度进行调整。
针对疾病:反复流产。
治疗反复流产的穴位:中脘穴、关元穴、子宫穴、归来穴、八髎穴。
艾灸工具:艾条、单眼艾灸盒、四罐艾灸罐
取穴方法: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关元穴
关元穴的位置: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子宫穴
子宫穴的位置:子宫穴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归来穴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八髎穴
八髎穴的位置: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所以合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边四个右边四个,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
艾灸方法:
艾灸时间:
灸30分钟
除了艾灸,流产后还要通过食疗的方法来增补气血。有的女性宫寒比较厉害,那么可以用5克当归、5克黄芪,加一只小母鸡炖汤,每月吃1~2次,可补气补血。
流产后,靠的就是三分治七分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就不把调理和补养当回事,等到真正想要孩子的时候,你就麻烦了。
流产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听从医生的嘱咐,并用艾灸、食疗的办法调理好身体,不要因为反复流产而落下病根。
面瘫的艾灸疗法
技术一
艾灸穴位:①主穴:颊车(患)、地仓(患)、迎香(患)、牵正(患)、合谷(健)、太冲(患)。②配穴:额纹消失配阳拨竹、鱼腰、丝竹空;面肌抽搞配四白、颧体、下关;露睛流泪配阳白(患);耳后疼痛配骑风(患)。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个穴位t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个穴位,每穴灸5~10壮,每曰I次。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突然发病,在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赖、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免下垂向健侧歪斜,鼻唇沟变浅,鼓聪漏气,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面部有受凉史,遇寒痛盛,得热痛减,古淡、笞薄内,脉浮紧。
技术二
艾灸穴位:颊车(患)、地仓(患)、迎香(患)、合谷(健)、牵正(患)、太冲(患)、关元、气海、中院,脾俞、肝俞、足三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10壮,每日1次。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④隔蒜泥灸:将鲜大蒜捣如泥状,取蒜泥少许涂干穴位置艾炷施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壮,掺人少许麝香的艾炷如黄豆大。
主治:主要用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泄泻的艾灸疗法
技术―
艾灸穴位:神阙。
操作规程:①艾炷隔姜灸:每天灸治1次,每次3~5壮,10天为一个疗程。如果患者施灸部位皮肤出现明故灼热,再加一片事先准备好的姜片,灸处皮肤必须呈潮红方有良效。②艾炷隔盐灸:每1次,每次7壮。每天灸治1次,每次3~5壮,10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症见泄泻每日排便4次以上,甚至10多次,粪质清稀呈清水样,食后作泻或晨起腹痛,泄后痛止,脘腹发凉发胀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纳呆,四肢不温,腹痛得温则舒,舌淡苦白,脉细弱。
技术二
艾灸穴位:足三里(双)、神阙、天枢、中脘(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7壮,每日灸1次。
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食后加重,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技术三
艾灸穴位:足三里(双)、神阙、天枢、中脘(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7壮,每日灸1次。
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食后加重,食欲不振,脘腹病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技术四
艾灸穴位:脾俞(双)、胃俞(双)、阴陵泉(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麦粒灸脾俞、胃俞、阴陵泉、足三里,每穴3壮,隔日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主治: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次数增多,时溏时泻,食后加重,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技术五
艾灸穴位: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直接灸:每次选用一侧,用酒精常规消毒穴位,以米粒大小艾绒置于穴上,点燃艾粒,燃尽,再灸第二粒,局部保持干燥清洁3日,1周后灸另—侧穴位。
主治: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5~10次,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姜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技术六
艾灸穴位:中脘(双)、足三里(双)、神阙、大椎、曲池(双)、合谷(双)。
操作规程: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
主治: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技术七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双)、神阙、脾俞(双)、肾俞(双)、关元。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艾炷如枣核大,7日为一个疗程。③艾炷隔附子饼灸:取适量附子切细研为细末瓶务用。施灸时取附子末10g,以黄酒调和做五分硬币大小、厚约0.5cm的附子饼4个,中央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腹或腰背部位上。上置艾炷灸之。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7日为一个疗程。
主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肠鸣即泻,烘质清稀,或泻下完谷不化,饮食减少,小腹冷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咏细弱。
技术八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双)、神阙、天枢、脾俞(双)、内关(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艾炷如枣核大,7日为一个疗程。
主治: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腹胀,纳差,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技术九
艾灸穴位:天枢、足三里(双)、上巨虚(双)、阴陵泉(双)、合谷(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重证可1日灸2次。②温灸器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灸1~2次。③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艾炷如宁核大,每灸1次。④温针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
主治:寒湿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突质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
技术十
艾灸穴位:脾俞(双)、关元俞(双)、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曰灸1次。②隔姜灸:每次选用2~5个穴位,每穴用黄豆大艾炷灸3~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腹胀,纳差,神疲乏力,面色姜黄,舌淡,苔白,脉细。
技术十一
艾灸穴位:肾俞(双)、命门、中脘、无枢(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艾炷如枣核大。隔日灸1次。②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隔曰灸1次。
主治:背虚泄泻。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内,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