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

宝宝形体消瘦或是疳积惹的祸 中医推拿调理疗效佳

时间:2017-06-23 来源:中医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提起小儿疳积,或许很多家长都一头雾水。所谓的疳积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相类似。那么,小儿疳积有哪些症状与种类呢?中医推拿手法对疳积有什么帮助呢?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晓洁教授,请她为我们介绍中医推拿如何调理小儿疳积。


林晓洁教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什么是小儿疳积?

林晓洁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积滞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滞不化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中医认为,日久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便成疳症。小儿疳积以形体消瘦、毛发枯疏、腹大青筋、神疲乏力为特征。

小儿疳积分两种证型 推拿手法有不同

一般而言,小儿疳积有积滞伤脾证和气血两亏证两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推拿治疗的位置和手法略有不同。

证型一:积滞伤脾

积滞伤脾的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略紫。

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有:补脾经,运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外八卦,揉中脘,分推阴阳,揉天枢,揉足三里。以下选取手部的运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外八卦三种手法为例,详解具体的取穴和操作手法:


1、运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运法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称运板门。

2、推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若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3、运内外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为内八卦。手背上相对应的为外八卦。

操作:用运法。

小儿疳积的证型二:气血两亏证

气血两亏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或(白光)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睡卧不宁,蹄声低弱,四肢不温,腹凹便溏,发育障碍。舌淡红,苔薄白,指纹色淡,脉沉细无力。

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有: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揉脾俞,揉胃俞,捏脊。

专家简介:

林晓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科医师。广东省保健协会理事,广东省体检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女性健康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儿科疾病诊疗及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全科中医预防保健及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养生管理以及儿童疳积、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动症、儿童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症、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治、中西医预防保健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 4种保健手法让宝宝少生病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治未病”、保健的观念日渐得到重视。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容易生病,而小儿推拿对儿童保健防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家长经常为宝宝做推拿,有助于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晓洁教授,请她给我们介绍小儿推拿常用的四种保健手法。


林晓洁教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 宝宝防病的不二选择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心中共同的愿望,随着“治未病”观念的普及,小儿推拿这一无药化、低风险的绿色疗法自然成为家长们的不二选择。林晓洁教授表示,小儿推拿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安全简便、患儿易于接受这四大优点,对儿童健康成长有较大帮助。

妈妈必学: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手法

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了解到,小儿推拿可起保健功效,主要作用于手部脾经、腹部、脊、足三里四个部位,具体手法如下:

1、推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定位:脾经位于拇指外侧,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治疗: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病症及全身虚弱型病症。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来回推。

2、摩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定位:腹部。

治疗:便秘、泄泻。

操作:顺时针摩能通便,逆时针摩能止泻。

3、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捏脊手法广泛用于小儿保健,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定位:背部,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

4、掐揉三足里——调节胃肠功能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治疗: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先天不足、早产儿等。

操作:建议每天做一次,每次8~10分钟。

专家简介:

林晓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科医师。广东省保健协会理事,广东省体检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 女性健康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儿科疾病诊疗及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全科中医预防保健及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养生管理以及儿童疳积、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动症、儿童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症、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治、中西医预防保健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小儿疳积的刮痧疗法

小儿疳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又称蛋白质、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症,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某些疾病(婴幼儿腹泻,先天幽门狭窄,腭裂,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蛋白质或热量不足所致。营养不良属于中医学的“疳积”范围。患儿体重不增或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久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和消失,明显消瘦。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先为腹部,其次为胸、背、腰部、上下肢、臂部,最后是额、颈及面部;还表现有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和失去弹性。患儿的肌肉多发育不良,运动机能多发育迟缓。重度营养不良者体温偏低,智育发育不全。初起往往多哭而烦躁,继之变为呆钝,睡眠不佳,对周围环境反应较差,食欲低下以致消失。往往伴有腹泻与呕吐,极重度者可发生水肿,可伴发营养性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等。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初期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继而可见烦躁好哭,睡眠不实,喜欢俯卧,手足心热,午后两颧部发红,大便时干时溏,小便如淘米水样,日久则见面色苍黄,机体消瘦,头发稀少如穗状,头大颈细,腹大肚脐突出,精神委靡不振等。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胃俞、中脘、天枢、章门、气海、足三里、鱼际、四缝。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足三里: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四缝:在手掌面,除拇指外,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中节缝纹的中央。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胁部中脘、章门、天枢、气海,然后放痧鱼际、四缝,最后刮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脾俞至胃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气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再分别刮拭腹部章门、天枢穴,30次,不宜过重,出痧为度。鱼际、四缝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由上至下,中问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手法

小儿推拿时,应按顺序依次操作,以免遗漏。应先轻手法,如推、揉、运等,后重手法,如掐、捏、拿等,先头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是胸腹腰背。小儿推拿所使用的穴位,根据其手法操作可分为直线、旋转及垂直方向,可根据操作方向来决定补泻原则。

1、直线方向

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向推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2、旋转方向

多用于揉、运、摩等手法,施于面、点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如果是左右对称的两个穴位时,其补泻原则为:向内旋转为补,向外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

3、垂直方向

多用于按、掐、拿等手法,施于点状穴位。其补泻原则以手法的轻重定补泻,重手法为泻法,轻手法为补法,不轻不重为平补平泻。

此外,还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为特定的,不受以上补泻原则约束,例如推三关、清天河水等。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那么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推荐阅读:

  1.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 4种保健手法让宝宝少生病
  2. 小儿疳积的刮痧疗法
  3.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