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 4种保健手法让宝宝少生病

时间:2017-06-23 来源:中医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治未病”、保健的观念日渐得到重视。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容易生病,而小儿推拿对儿童保健防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家长经常为宝宝做推拿,有助于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晓洁教授,请她给我们介绍小儿推拿常用的四种保健手法。


林晓洁教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 宝宝防病的不二选择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心中共同的愿望,随着“治未病”观念的普及,小儿推拿这一无药化、低风险的绿色疗法自然成为家长们的不二选择。林晓洁教授表示,小儿推拿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安全简便、患儿易于接受这四大优点,对儿童健康成长有较大帮助。

妈妈必学: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手法

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了解到,小儿推拿可起保健功效,主要作用于手部脾经、腹部、脊、足三里四个部位,具体手法如下:

1、推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定位:脾经位于拇指外侧,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治疗: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病症及全身虚弱型病症。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来回推。

2、摩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定位:腹部。

治疗:便秘、泄泻。

操作:顺时针摩能通便,逆时针摩能止泻。

3、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捏脊手法广泛用于小儿保健,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定位:背部,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

4、掐揉三足里——调节胃肠功能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治疗: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先天不足、早产儿等。

操作:建议每天做一次,每次8~10分钟。

专家简介:

林晓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科医师。广东省保健协会理事,广东省体检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 女性健康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儿科疾病诊疗及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全科中医预防保健及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养生管理以及儿童疳积、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动症、儿童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症、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治、中西医预防保健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手法

小儿推拿时,应按顺序依次操作,以免遗漏。应先轻手法,如推、揉、运等,后重手法,如掐、捏、拿等,先头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是胸腹腰背。小儿推拿所使用的穴位,根据其手法操作可分为直线、旋转及垂直方向,可根据操作方向来决定补泻原则。

1、直线方向

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向推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2、旋转方向

多用于揉、运、摩等手法,施于面、点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如果是左右对称的两个穴位时,其补泻原则为:向内旋转为补,向外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

3、垂直方向

多用于按、掐、拿等手法,施于点状穴位。其补泻原则以手法的轻重定补泻,重手法为泻法,轻手法为补法,不轻不重为平补平泻。

此外,还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为特定的,不受以上补泻原则约束,例如推三关、清天河水等。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那么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推荐阅读:

  1.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及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