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如何防寒保暖 4招让你寒冬暖洋洋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到来预示冬季的开始,这个时候天气渐渐变冷,寒气逼人,我们要注意保暖身体,那么立冬时节如何保暖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立冬保暖御寒的方法。
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
背部保暖方法:穿一件贴身的棉(羽绒)背心就好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下起”。因为脚是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
足部保暖方法:一是穿好鞋,防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棉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活动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50至60摄氏度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精神养生宜平和
在冬季,自然界的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勃做好准备。人体此时的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藏”的意思就是说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
操作方法:
一是要能调控不良情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调整控制情绪,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宣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二是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时间短,也是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运动养生要保暖
冬季锻炼仍不可少。但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少量练习,要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专家建议 锻炼要根据体质年龄定项目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
适合冬季进补的温热食物:
谷类:糯米、高粱
豆类: 食用油:豆油、菜子油
调味品:红曲、酒、醋、酒酿、饴糖、茴香、花椒、胡椒、辣椒、芥末
饮料:红茶、咖啡
蔬菜:熟萝卜、番瓜、芥菜、韭菜、葱、姜、香菜、蒜
水果:山楂、杏、金橘、樱桃、桃、石榴、荔枝、龙眼、榴裢
干果:花生(炒食)、核桃、葵花子
9种食物帮你在冬季暖胃防寒
我们都知道胃是人们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胃出现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健康。而且如果冬季的不能让胃暖和起来,身体也容易寒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冬季怎么吃:
一、冬季更易患胃病
专家表示,人体在冬季容易受寒,胃部也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个时候胃部的抵抗力跟适应力也会降低,再加上冬季人们的胃口比较好,容易出现大吃大喝的的情况,胃部的负担也会增加,所以胃病容易在冬季复发。
专家提醒,冬季其实更应该好好养胃护胃,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健身体,那么冬季有什么养胃护胃的好方法呢?专家表示,最好多吃属性为“温”的。食物。冬季人们经常吃羊肉来御寒,殊不知这些热性食物容易对胃部造成伤害,导致胃火旺盛,其实冬季更适合吃一些温性食物,它们不仅能起到保护胃部的作用,还能强身益气,提高身体素质。
二、9种食物帮你在冬季暖胃防寒
1、板栗
按照中医理论,栗子性味甘温,可以滋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还可以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板栗外壳较为难剥,可先用刀把板栗的外壳剖开,再将板栗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钟,这时就很容易将皮剥去。
2、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之一,味辛性温,有温肝肾、暖胃、散寒止痛的作用。茴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纤维素,钙和铁的含量也比较高,能刺激肠胃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有健胃、行气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食用。
3、糯米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对中气虚脾胃弱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糯米与山药熬粥,可强健脾胃;加莲子同熬,可温中止泻;食欲不振的,也可将糯米与猪肚同煮而食。
4、羊肉
味甘,性温。能补血益气,温中暖肾。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虚寒呕逆。吃法上可煮汤,入菜肴等。
5、姜
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扩张血管,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缓解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将生姜切碎与红糖煎汤服用,就能及时驱散寒气,消除胃寒引起的各种不适。
6、带鱼
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只有中间一条大骨,无其他细刺,食用方便,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一种海洋鱼类,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益作用。带鱼肉厚刺少,营养丰富。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常见做法有清炖、清蒸、油炸、清蒸、红烧等。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功效。
7、辣椒
辣味能够刺激我们的食欲,对于温胃驱寒都有很大的功效,对于治疗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宜选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润多肉者,且不宜多食。吃法以煎炒为佳。
辣椒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单独用少许辣椒煎汤内服,可治因受寒引起的胃口不好、腹胀腹痛。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又能治疗风寒感冒;对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为适宜。
8、山药
山药性味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等多种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随着天气渐冷,有些脾胃虚寒的人常常出现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等症状。经常熬点山药粥来喝,就能有效缓解不适。
9、红薯
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很多人认为吃完红薯放屁多,其实是胃肠蠕动所致。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防止便秘,吃法上可以煮粥,也可以蒸、烤等。
冬季如何防寒 按按涌泉穴
立冬以后天气渐凉,是时候该增添衣物了,但同时别忘了增强体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防寒穴: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按摩涌泉穴能防寒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生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利用刺激涌泉穴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用药物烘烤、熏洗;二是用灸疗、膏贴;三是用各种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按摩涌泉法
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就专门讲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觉之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以擦上千下,没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直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
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火烘涌泉法
用中药川乌(或草乌)100克,樟脑10克,一起研为细末,用醋调制成弹子大小,置于足心,足下放微火烘烤,温度以人能耐受为度,用比较厚的衣服或者绒毯裹住身体,让身体微微发汗,长期坚持下去,对女性常见的因受寒而导致的膝关节疼痛、脚踝疼痛、风湿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灸涌泉穴法
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具体做法是: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
灸涌泉法可以治疗因寒而起的多种病症,尤其对中医所说的虚寒证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导致的病症不宜用这种方法。
经前泡脚预防寒性痛经
不少女性月月都要经历痛经的骚扰,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于有些未婚女性的痛经现象,很多都属于原发性的疾病,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治疗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疗或中药调理。尤其是预防寒性痛经,经前泡脚帮助预防。
经前泡脚可预防寒性痛经:取艾叶30克、生姜100克、白酒100毫升。将艾叶和生姜洗净,生姜切成厚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放进沐足器中,倒入白酒,先熏蒸后泡足。
熏蒸水的温度应在90℃左右,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时,再将双脚浸于水中,泡脚的同时按揉搓足心涌泉穴、足趾、足跟部。每晚1次,每次20~30分钟。于经前7天开始泡脚,至月经结束。
此方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效果,适合月经期及经行前后下腹疼痛,痛及腰骶部,畏寒肢冷,恶心头晕,经色紫暗者。
经行头痛尝试蔓荆鱼头汤:取蔓荆子15克、川芎5克、鱼头一个,生姜适量。将川芎、蔓荆子洗净,备用;将鱼头洗净,剖开两半和川芎、蔓荆子、生姜一齐放入炖盅,加水250毫升,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分两次服用。经前3天开始尝试该药膳,能缓解头痛。
经前泡脚来预防痛经的做法,大家在阅读完本篇文章后,千万不要盲目使用。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在不知道病因的前提下,用中药来泡脚,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对于有该症的人,还是先需要检查出原因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