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荔枝病?
说到荔枝,可能许多人都知道也都吃过,而对于荔枝病,很多人就不了解了。荔枝病是吃了荔枝才会得的病吗?多数人只知道荔枝吃多会上火,未曾想也有荔枝病。荔枝病有哪些表现?得了荔枝病应该怎么办?听听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是夏季的应季水果,不仅鲜甜多汁,而且营养丰富,深受大家的喜爱。多数人只知道荔枝多吃会上火,却不知道还有荔枝病。其实这与荔枝中所含的物质有关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黄穗平教授介绍,荔枝中含有甲基丙环基甘氨酸,这种物质可以降低血糖,如果摄入过多荔枝,容易引起低血压而发生晕眩,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荔枝病”。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其中果糖占了绝大部分,果糖进入消化道之后,会被胃肠道黏膜上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中。我们知道,果糖属于多糖,不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吸收,需要经过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才能够被人体吸收。
如果食用大量的荔枝,就会有大量的果糖需要肝脏来转化。而转化果糖的果糖转化酶有限,无法及时转化果糖,造成果糖在血管中堆积,不能及时转化为葡萄糖供机体吸收利用。而此时机体因为食用了过量的荔枝,造成了食欲下降,而机体又得不到其他的营养供应,就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下降,造成血压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荔枝病”。
荔枝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如果食用过量的荔枝,会有头晕、心悸、脸色苍白、疲乏无力、还可能伴随着饥饿口渴等症状,或者发生腹痛、腹泻的现象,严重者还可能有昏迷、阵发性抽搐、瞳孔缩小、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表现。症状严重者,还可以会危及到生命。如果出现上述不良症状不能够自己及时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
荔枝病应该怎么治疗?
食用过多的荔枝,不幸导致荔枝病的发生,应该积极治疗。如果患者仅有头晕、乏力,虚汗等较轻的症状,则建议应该立即平卧,服用葡萄糖水或白糖水,及时补充葡萄糖,缓解低血糖症状。我们知道事物往往有着阴阳两面,食物有着“毒药”的一面,也可能自身就存在着“解药”。如果出现低血压的症状,也可以用荔枝壳煮水服用,可以解“荔枝病”。如果患者出现抽搐、虚脱、休克等严重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治疗,医生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并且治愈后并不会留下后遗症。
荔枝虽好,但不可多食,建议成人每次食用荔枝不要超过300克,小孩子不要超过5颗。本应该是可口的美食,不应该让荔枝变成伤害身体的“毒药”。
本文指导医生:-
黄穗平教授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擅长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便秘、溃...[详细]
孕妇低血压肿么办?什么原因所致呢?
很多女性朋友在怀孕初期或者整个怀孕过程中都会伴随有低血压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准妈妈们不要过度担心,但是也不要大意。
孕妇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第一种是怀孕后睡姿引起的低血压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习惯于仰睡的孕妈妈一定要小心“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这是一种在特定的仰卧位时导致的血压急骤下降的一系列症候,甚至会导致休克。
为防治孕妇仰卧低血压综合症,应从妊娠28周(孕7个月)开始,对孕妇进行监测,一是孕妇个人要留心,在仰卧一定时间以后有无上述症状出现:二是让孕妇仰卧10分钟左右测定其血压,看血压是否降低。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防治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改变卧姿,多采取左侧卧位,改变仰卧的习惯,起码不要长时间仰卧。
另外一种则是是因为孕妇贫血或者其他疾病造成的,这种低血压一定要听从医师的叮嘱,合理补充营养,怀孕后尽量不去服用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
孕妇低血压的应对措施:
1、无论是哪一种低血压病人,都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从而提升血压。
2、增加饮食营养。多食易消化的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及铁、铜、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丰富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大豆、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并且要少食多餐。
3、抵挡吃些大枣、花生、莲子、桂圆、大枣、红小豆、桑椹等果品,这些食物都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不但能增加营养,还有利于纠正低血压。
4、少吃降压的食物,比如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
5、除了注意饮食健康,增加营养以外,还要注意放松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适当增加运动,怀孕三个月之后,在不过分暴晒闷热或寒冷的天气,可以多走走路,孕中期可以适当走的快一些,加速血液循环,对宝宝的健康大有好处。
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常见表现有哪些
对患上低血压的人来说,得病后尽快的治疗才是解决良策,以免因为低血压引发更多的病症出现。那么,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呢?
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
1、眩晕、乏力、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
2、晕厥、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及死亡增加;
3、引发心情压抑、忧郁症等精神障碍;
4、诱发短暂性脑缺血、脑梗塞、心肌缺血;
5、听力损害、视力障碍;
6、生活质量降低。
低血压的症状表现:
1.急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 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