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避免陷入4大误区 饮食宜温补忌过腻
秋冬是适合保健养生的季节。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保健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但人们在追求保健养生的过程中也易陷入一些误区,例如饮食、运动、衣着方面等,稍不注意就会让让保健养生事倍功半。那么,秋冬养生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就这个问题,家庭医生在线荣幸的邀请到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潘锦瑶主任来为大家谈谈秋冬养生的误区以及如何应对等相关知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师 潘锦瑶主任
误区一:冬吃萝卜不适合所有人 这5类人要少吃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很多人在秋冬季节都喜欢用萝卜做菜或煲汤进食。而潘锦瑶主任在此却表示,“冬吃萝卜夏吃姜”这种说法并不科学,萝卜虽具有清热、解毒、消积、通便等作用,但它却不是一种滋补食物。萝卜性凉,入脾、胃经,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引起通泻等症状,特别是白萝卜寒性更甚,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
潘锦瑶主任强调,以下这几类人不适合多吃萝卜:
1、 体质偏寒、脾胃虚寒者;
2、 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者;
3、 甲状腺功能底下者;
4、 先兆流产、子宫脱垂患者;
5、 怕冷、月经量少色淡的女性;
此外,潘锦瑶主任也强调,根据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规定,萝卜不可与人参同吃,若同吃会降低滋补药类的效果使其失去滋补的作用,严重者会加重症状。
误区二:秋冬多贴膘进补?专家称要“慎贴膘”
常言道“冬令进补,三春打虎”。部分地区素来就有冬季“贴膘进补”之说,进入秋冬季特别是深冬时,人们会多进食一些高热量食物以抵御秋冬的严寒,这是否真的正确呢?潘锦瑶主任向家庭医生在线的编辑说道:“在远古时期,人类劳动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资匮乏,于是人们提倡秋冬时期要进食油脂丰富的食物,以大量补充能量来抗击寒冷帮助渡过漫长的寒冬季节”。她继续说道:“但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基本进入‘营养过剩’的时期,若还计划着‘秋冬多进补多贴膘’事实上有点不合时宜”。
潘锦瑶主任解释:秋冬季节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此时血流减慢,运动量减少,若是大量进补高脂厚腻的食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例如中风、心梗等;另外,秋冬季节,也不宜多吃麻辣火锅,麻辣火锅容易对胆道造成伤害,尤其对于有胰腺炎、胆囊炎的患者来讲。因此,秋冬养生进补以润燥为主即可,要‘慎贴膘’不宜过滋补”。
误区三:狗肉羊肉虽补 但热病等人群应禁食
煲汤可用于防治疾病,益智健体。尤其在秋冬季节,很多人都喜欢吃羊肉煲、狗肉煲,那么是否这些肉煲适合每个人食用呢?潘锦瑶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的编辑,羊肉煲和狗肉煲属于温热性食品,具有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等作用。对于气血虚、肾虚、脾胃虚等人群来讲有补虚祛寒、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一般人群来讲,把其当作膳食配马蹄、萝卜来吃对身体也有很大好处;而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讲,配龙眼干或者大枣等食物食用对身体也大有裨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热病人群来讲,例如肺结核、慢性炎症、急性咽喉炎、胆囊炎、温热性质的气管炎等人群,则不适合吃这些肉煲。另外,发烧、水肿湿热内蕴、疟疾、外感实证、虚火牙痛等人群也应禁食。
误区四:食物不宜过滋腻 选择遵循4原则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人们往往会出现不用程度的口干、鼻干、眼涩、咽喉干等症状。因此有些人就会选择煲一些汤品食用,例如重滋补的老母鸡汤、猪脚汤等。潘锦瑶主任却不建议这么做,她表示过量的滋补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甚至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
因此,秋冬食物的选择适当滋阴润燥,但不要太过于滋腻,潘锦瑶主任建议,秋冬食物选择可遵循以下4原则:
1、 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例如花胶、猪蹄筋软骨、鸡脚等;
2、 多吃富含核酸的食物,例如鱼、虾、牡蛎、蘑菇、银耳、蜂蜜等;
3、 多吃碱性食物,例如大部分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和海产品等;
4、 适当饮用花茶,例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延伸阅读:
秋冬幼儿保暖 头部要凉,脚下、腹部要暖
此外,潘锦瑶主任指出,秋冬养生除了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在防寒保暖穿着方面也需避免陷入误区。天气寒冷,衣服并非穿越多越好,同时,不同年龄层次有不同的穿衣讲究和方法。
小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在穿衣方面要注意:头部要凉、脚下要暖、腹部要保暖。为什么头部要凉呢?原因是小孩子经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散发,小孩子的新陈代谢比大人快,捂得严实不注意会出现闷着的情况,所以建议小孩穿衣不高领、脖子不围围巾。
那么应如何判断小孩衣服穿着是否合适?潘锦瑶主任建议,判断孩子的衣服是否足够可以通过摸孩子的锁骨,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刚好;另外可以摸后背,后背若有汗则说明应适当减衣物。
对于体弱者或者老年人来讲,外出要注意适度增添衣物和保暖,同时,可随时带上一件穿脱方便的保暖外套或者保暖背心,这样既能在清晨和傍晚时分抵挡秋冬时的寒冷,又能在中午日光和煦的时光里活动自如,不至于出汗,灵活调节。潘锦瑶主任表示,适当变化是秋冬气温变化时节的穿衣要点。而对于中青年来讲,可常规穿衣,一般来讲26°C穿一件T恤则可,以这个为基准,温度下降3°C加一件薄外套,下降4°C加一件厚羊毛衣则可。
老人防寒保暖不宜门窗紧闭 需要适当通风
最后,秋冬天气寒冷,怕冷的人们常通过紧闭家里的门窗来保暖。潘锦瑶主任解释,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患有疾病或老年人等人群,因为气虚阳虚,应以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为养生之道,但不可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因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诱发呼吸疾病发作。同时,秋冬是气管炎、肺炎易发的季节,因此要在中午时开窗门通通风,在温室内可放湿毛巾或是放一盆水保持空气湿度。
(专家简介: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名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历任中医科科主任,主任导师,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广州市干部医疗保健专家组成员;擅长治疗消化、脑血管专科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肠炎、消化道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胆道疾病、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
了解更多养生保健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医生在线养生馆(familydoctor-ysg)
秋冬进补该用什么人参
秋冬进补可是一件大事。在调补中,自然会想到服用各种“参”,然而,面对品种繁多的“参”,不知如何选择?此“参”彼“参”有何区别?
人参(别名白参、红参、别直参、吉林参、野山参)人参是古代人心中圣药,打出现开始,人们就认为它很神奇。据记载南北朝时,已有把人参和治病联系起来,形成传说的简单情节。《梁书》(卷五十一)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在一只神鹿的指引下,找到了此草,服之遂愈。至唐时,人参则有“草妖”、“地精”之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传说呢?可能主要和人参的形状有关——长得太像人了,有胳膊有腿的。但是,人参也确实有神奇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寿命,这么像草的一种植物(是五加科的),居然如此长寿。史书记载,人参寿命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参龄达200岁的就很罕见了,能生长百年左右也不容易。主产于我国东北各省,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因而称吉林参。产自朝鲜的称朝鲜参、高丽参、别直参。
从种植生长角度来看,人参分为野山参和园参。野山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生长于深山野岭,时间长达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产量极少,价格昂贵,功效最佳。园参为人工栽培于园地,故称园参,民间称“人参”的多为此种。
人参加工产品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红参、模压红参、生晒参、全须生晒参、保鲜参和活性参等。红参是以优质鲜人参为原料,经刷洗、蒸制、烘干而制成。模压红参是以优质红参为原料,经过整形、软化,利用特制模具压制而成。红参和模压红参在加工时因高温蒸熟,使参根中的水解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等均因受热而变性,这样既防止人参皂甙水解反应又阻止了参根中淀粉酶水解糖化,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持。生晒参是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下须后于40~50℃烘干而得。全须生晒参是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后晒干或于40~50℃烘干而成。生晒参和全须生晒参加工时因失去水分,在干燥情况下抑制了水解酶的活性,防止人参皂甙发生水解,保证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人参失去水分,在干燥状态,不易感染霉菌等微生物,防止发生霉变。
活性人参,又称冻干参,即通过低温冷冻技术处理而干燥的人参,它是采用冷冻和低温干燥法加工而成的。其加工原理是,将新鲜人参在低温下呈冰冻状态,利用冰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原理,使参根小水分脱出达到干燥的目的。在升华过程中,参根温度保持在0℃以下,因而对酶、蛋白质、核酸等不耐热的物质无破坏作用,达到了充分保留了人参的有效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目的,经干燥后能排除95%-99%的水分,有利于长期保存而不虫蛀,并可保持鲜人参的外形不变。活性人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人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