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冬季保暖重点在4处 宜准备轻薄小棉服
最近广州的天气忽冷忽热,周围很多同事都感冒了。这不禁让我担心那些小宝宝们,气温这么任性,宝宝们该如何保暖呢?专家说到,宝宝保暖重点在4处,妈妈们可要学好罗!
宝宝保暖重点在4处
脚。很多家长察觉宝宝冷不冷一般都是摸手来判别,其实比起手,脚更容易着凉。人的脚上神经末梢分布多,脂肪少,保暖能力弱,而且它对外界的温度敏感。俗话说“寒从脚起”,如果没做好脚部保暖,一不小心就会感冒。
背部。背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但很多人会忽视它。从中医角度来讲,我们的背部分布了很多的经络和穴位,若不小心受凉,就会影响内脏和骨骼功能,人就更容易生病。
肚子。再热的天,也一定不能让腹部暴露,否则容易着凉。抵抗力差的宝宝们更应该保护好肚子,尤其是小宝宝,小肚子总是圆鼓鼓的,动作一大,肚子就露出来了。有时被抱起来时,也会看到小肚皮。而腹部一旦着凉,就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
头颈。刚出生的宝宝一定要随时戴上小帽子,保护头部。因为宝宝刚出生,头发并不是很茂密,并不能阻挡冷风,稍一被风吹,脑袋就冷了,导致着凉。
如何给宝贝保暖
1、一定要给宝宝穿上贴身衣裤
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因此阻断了体热丢失,不易使宝宝受凉生病。
2、穿衣要适量,不要穿得太多
如果穿的太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因此着凉。6个月以内的宝宝寒冷天外出时还是应该注意多休息多穿衣。判断宝宝穿的多少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
3、给宝宝一件轻薄的小棉服
棉服既挡风又保暖,要比多穿几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活动灵巧方便。而厚外衣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挡风还可以,但御寒保暖就比小棉服差多了。
4、宝宝的毛衣要使用儿童专用毛线
给宝宝选购毛线时,质地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妈妈还需注意,不要选择含马海毛的毛线,因为容易脱毛,会被宝宝吸入器官和肺里。
5、要给宝宝戴帽子
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降低而加厚,但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因为它会刺激宝宝的皮肤。此外,患有湿疹的宝宝不要戴毛绒帽子,以免引起皮炎,应该戴软布做成的帽子。
6、保持宝宝的袜子干爽
袜子潮湿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上感冒。宝宝一生下来就要穿袜子,在冬天应选用纯羊毛或纯棉质地,并对脚部皮肤有养护作用的袜子。
9种食物帮你在冬季暖胃防寒
我们都知道胃是人们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胃出现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健康。而且如果冬季的不能让胃暖和起来,身体也容易寒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冬季怎么吃:
一、冬季更易患胃病
专家表示,人体在冬季容易受寒,胃部也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个时候胃部的抵抗力跟适应力也会降低,再加上冬季人们的胃口比较好,容易出现大吃大喝的的情况,胃部的负担也会增加,所以胃病容易在冬季复发。
专家提醒,冬季其实更应该好好养胃护胃,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健身体,那么冬季有什么养胃护胃的好方法呢?专家表示,最好多吃属性为“温”的。食物。冬季人们经常吃羊肉来御寒,殊不知这些热性食物容易对胃部造成伤害,导致胃火旺盛,其实冬季更适合吃一些温性食物,它们不仅能起到保护胃部的作用,还能强身益气,提高身体素质。
二、9种食物帮你在冬季暖胃防寒
1、板栗
按照中医理论,栗子性味甘温,可以滋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还可以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板栗外壳较为难剥,可先用刀把板栗的外壳剖开,再将板栗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钟,这时就很容易将皮剥去。
2、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之一,味辛性温,有温肝肾、暖胃、散寒止痛的作用。茴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纤维素,钙和铁的含量也比较高,能刺激肠胃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有健胃、行气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食用。
3、糯米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对中气虚脾胃弱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糯米与山药熬粥,可强健脾胃;加莲子同熬,可温中止泻;食欲不振的,也可将糯米与猪肚同煮而食。
4、羊肉
味甘,性温。能补血益气,温中暖肾。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虚寒呕逆。吃法上可煮汤,入菜肴等。
5、姜
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扩张血管,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缓解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将生姜切碎与红糖煎汤服用,就能及时驱散寒气,消除胃寒引起的各种不适。
6、带鱼
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只有中间一条大骨,无其他细刺,食用方便,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一种海洋鱼类,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益作用。带鱼肉厚刺少,营养丰富。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常见做法有清炖、清蒸、油炸、清蒸、红烧等。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功效。
7、辣椒
辣味能够刺激我们的食欲,对于温胃驱寒都有很大的功效,对于治疗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宜选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润多肉者,且不宜多食。吃法以煎炒为佳。
辣椒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单独用少许辣椒煎汤内服,可治因受寒引起的胃口不好、腹胀腹痛。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又能治疗风寒感冒;对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为适宜。
8、山药
山药性味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等多种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随着天气渐冷,有些脾胃虚寒的人常常出现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等症状。经常熬点山药粥来喝,就能有效缓解不适。
9、红薯
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很多人认为吃完红薯放屁多,其实是胃肠蠕动所致。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防止便秘,吃法上可以煮粥,也可以蒸、烤等。
冬季如何防寒 按按涌泉穴
立冬以后天气渐凉,是时候该增添衣物了,但同时别忘了增强体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防寒穴: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按摩涌泉穴能防寒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生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利用刺激涌泉穴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用药物烘烤、熏洗;二是用灸疗、膏贴;三是用各种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按摩涌泉法
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就专门讲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觉之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以擦上千下,没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直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
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火烘涌泉法
用中药川乌(或草乌)100克,樟脑10克,一起研为细末,用醋调制成弹子大小,置于足心,足下放微火烘烤,温度以人能耐受为度,用比较厚的衣服或者绒毯裹住身体,让身体微微发汗,长期坚持下去,对女性常见的因受寒而导致的膝关节疼痛、脚踝疼痛、风湿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灸涌泉穴法
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具体做法是: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
灸涌泉法可以治疗因寒而起的多种病症,尤其对中医所说的虚寒证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导致的病症不宜用这种方法。
经前泡脚预防寒性痛经
不少女性月月都要经历痛经的骚扰,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于有些未婚女性的痛经现象,很多都属于原发性的疾病,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治疗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疗或中药调理。尤其是预防寒性痛经,经前泡脚帮助预防。
经前泡脚可预防寒性痛经:取艾叶30克、生姜100克、白酒100毫升。将艾叶和生姜洗净,生姜切成厚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放进沐足器中,倒入白酒,先熏蒸后泡足。
熏蒸水的温度应在90℃左右,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时,再将双脚浸于水中,泡脚的同时按揉搓足心涌泉穴、足趾、足跟部。每晚1次,每次20~30分钟。于经前7天开始泡脚,至月经结束。
此方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效果,适合月经期及经行前后下腹疼痛,痛及腰骶部,畏寒肢冷,恶心头晕,经色紫暗者。
经行头痛尝试蔓荆鱼头汤:取蔓荆子15克、川芎5克、鱼头一个,生姜适量。将川芎、蔓荆子洗净,备用;将鱼头洗净,剖开两半和川芎、蔓荆子、生姜一齐放入炖盅,加水250毫升,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分两次服用。经前3天开始尝试该药膳,能缓解头痛。
经前泡脚来预防痛经的做法,大家在阅读完本篇文章后,千万不要盲目使用。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在不知道病因的前提下,用中药来泡脚,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对于有该症的人,还是先需要检查出原因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