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

艾灸调理胃寒

时间:2017-06-07 来源:中医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胃寒怎么调理?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精神压力大,再加上不注意饮食,导致胃部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就有胃寒。出现了胃寒情况,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帮助调理。

胃寒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胃寒是指胃受寒邪侵袭,或饮食生冷,导致胃中阳气虚损,阴寒偏盛的病理变化。

1、虚寒

虚寒证即脾胃虚寒证,是由脾胃阳虚、消化功能衰退引起的疾病。老百姓口中的“胃寒”多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症状有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吃饭不香、食后腹胀、四肢发冷、大便清稀、进食生冷症状加重等。

2、实寒

实寒证即寒邪侵犯了胃,是因受寒或过食生冷而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发凉、冷痛胀满甚至剧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解为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疗以散寒止痛为主,可用厚朴温中汤。

3、脾胃气虚

脾胃气虚证是由脾胃功能减弱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隐痛、吃饭不香、食后腹胀、恶心想吐、打嗝、大便稀溏、乏力为临床表现。这类比脾胃虚寒证的病情轻,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可用四君子汤。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胃寒患者采用艾灸效果好

谈到因寒而导致的疾病,无论是哪种寒导致的,都是非常适合艾灸的。因为艾灸驱寒不仅仅是表皮驱寒那么简单,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热疗所不具备的功能。

艾灸治疗胃寒:

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但是前提是,艾灸需要坚持,如果觉得好很多,也一定要忌口。

针刺艾灸点肚脐

针刺艾灸点肚脐可以长寿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

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刺激人体这4个部位也可增寿

1、前胸

摩擦前胸可增强身体免疫力。科学家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肢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须部下至心窝部穴位100至200次,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2、脊柱按摩

脊柱可滋养全身器官。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使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

3、腋窝

刺激腋窝可促进血液循环。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故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4、脚底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保健的重要性。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

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艾灸治疗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为了应酬大多数的时间都会在外面吃饭,特别是一些北漂们基本上都不会吃到家里面的饭,而会过度的饮用酒精,甚至自己的脾肾变得特别的虚弱,还不注意基本的睡眠时间就使得症状更加的严重,就会使自己的身体得了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的疾病,下面就让大家来认识其中一种治疗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的方法。

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中医证候名。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艾灸方法:

可以艾灸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中脘、足三里、天枢、太溪、照海、阴陵泉。

针对湿气重的可艾灸:丰隆、阴陵泉

艾灸的时间要根据灸量来定,时间一般在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热证表现的可暂停使用,多喝水,等热证表现消退后再灸。3天一次。

可以选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取内关穴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有失眠健忘的症状)四个穴位,每天艾灸30到4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当会显著。

艾灸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也不会影响药效,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证以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阴寒内盛为特征。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能温肌散寒、活络。

痔疮的艾灸疗法

技术一

艾灸穴位:长强、二白(双)、陶道、脾俞(双)、血海(双)、承山(双)、孔最(双)、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炷隔姜灸,毎次每穴灸治10~15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小。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多选用病灶阿是穴,以灸至痔疮没红、流水为度。②艾条悬起灸,每次每穴灸治10~20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一个疗程。如灸外痔疮面阿是穴,以灸至疮面潮红,流水为度。

主治: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苦黄,脉数。

技术二

艾灸穴位:长强、次髎(双)、陶道、承山(双)、支沟(双)、阴陵泉(双)、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炷直接灸,先取陶道穴,以麦粒大艾炷灸治20~30壮,待痛止后,再施灸次髎、长强穴各10~15壮,5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②灯火灸,每次每穴爆灸3~5壮,5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

主治: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技术三

艾灸穴位:长强、会阴、次髎(双)、承山(双)、二白(双)、大肠俞(双)、气海、神阙、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炷温和灸:每穴施灸3~5壮,每日1次。②艾炷隔姜灸:姜片上置艾炷3~5壮灸之,神阙用隔盐灸,每日灸1~2次。

主治: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推荐阅读:

  1. 针刺艾灸点肚脐
  2. 肺结核肺脾肾阳虚证艾灸治疗方法
  3. 痔疮的艾灸疗法
  4. 扭伤的艾灸疗法
  5. 感冒的艾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