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拔罐罐印的含义
真空拔罐罐印的含义
罐印红而暗: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标明血脂高,且有热邪。
罐体内壁有水气: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标明该部位有湿气。
罐印紫黑而暗: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标明供血短少,举动不畅有血淤表象。
罐印灰白: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罐印呈散在紫点状: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且深浅就一,标明气滞血淤症。
罐印呈现水泡: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阐明体内湿气重,假若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响。
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标明寒凝血淤症。
罐印鲜红而艳: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标明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拔罐后,罐印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标明风邪或湿症。
真空拔罐和火罐的区别,你了解了吗?
拔罐是人们养生方式其中的一种,因为可以有效排除身体毒素所以备受养生人士的欢迎,而拔罐也分为真空拔罐和拔火罐两种,那么这两种具体有哪些区别呢?
1.产生负压原理不同
火罐是用燃烧的方法把罐里的氧气燃烧掉,从而达到负压的作用;气罐是真空的,是利用真空抽气的方法达到负压的作用。
2.功效不同
火罐有热力渗透,有温热的效果,可以祛风散寒;而气罐没有温热作用,对于治疗风寒引起的疾病效果较差。
3.材质不同
传统的火罐是用竹筒做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玻璃制的拔火罐;气罐虽然是透明的,但大多数都不是用玻璃制的,偏向于塑胶的工业制品。
4.操作方法不一样
传统的火罐是用竹筒做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玻璃制的拔火罐;气罐虽然是透明的,但大多数都不是用玻璃制的,偏向于塑胶的工业制品。
真空拔罐8个注意事项
1、选择好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进行拔罐为佳。
2、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尤其对须宽衣暴露皮肤的患者应避开风口以免受凉感冒。
3、拔罐时嘱咐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体脱落。拔罐使用罐体吸附数目多时,罐体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体互相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拉伤,或因罐体间互相挤压而致罐体脱落。
4、前一次拔罐部位斑块未消失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5、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背部、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宜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上肢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天热时则可相应缩短。
6、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可涂抹‘刮痧拔罐润肤增效乳或油’,经几个小时或数日即可消除。
7、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区分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如遇异常紧拉、疼痛或严重不适,应立即调整负压(拉动罐体底部排气阀门杆稍放一点气减压即可)或起罐重新吸附;如出现晕罐现象参照本书异常反应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8、过度疲劳、饥饿、大渴、醉酒、对疼痛过度敏感者应让患者休息,饮食、饮水后、酒醒后再行拔罐;对疼痛过度敏感者应用轻手法。
你知道什么是真空拔罐吗?
真空拔罐
真空拔罐是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穴位或病灶点),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刺激人体皮部、经筋、经络穴位以起到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的一种非药物疗法。
真空拔罐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拔罐施术的部位是人体的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皮部是经络在体表的反映,皮部与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内在的病变也可通过皮部表现出来,医生可以通过对皮部细微变化的诊察来判断病人内生疾病的状况。拔罐疗法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预防保健,二是治疗。其治病作用主要表现在散邪解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等方面。
拔火罐的不足之处
传统玻璃火罐的不足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口径较为单一(导致使用的部位相对有限),负压不易调节,易碎,质量较重不易携带,投火、闪火手段可能烫伤、烧伤患者皮肤等。这些原因都制约了拔罐疗法的发展。
哪些患者适宜拔火罐呢?
按照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道理,火罐只能对寒证有用才对。但实际上,寒证、热证的患者都可用火罐进行治疗。所以火罐中火热起了很大作用的说法,是不太确切的。事实上,火罐中使用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
拔罐禁忌
虽然拔罐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自然疗法,但还是有禁忌,如心脏病患者、血友病、全身高度浮肿、患有皮肤病或伤口者等禁用拔罐;体质消瘦弱小、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使用拔罐时吸附力量宜轻;孕妇使用拔罐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