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需远离三种疾病 四种养肺方法你了解吗
立秋来临,意味着夏季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那么,这段时间有什么要注意呢?
立秋需远离三种疾病
1、孩子感冒发烧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
由于宝宝个体存在些许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触膜四肢及额头往往会误认为孩子不发烧,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有时孩子可能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
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中暑”现象。如果孩子有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服用柴胡滴丸等药品。
另外,对于初秋夜晚多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导致的腹泻、头重等,有关专家提醒,初秋之际,千万要注意不要贪凉,不要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对吹。专家还建议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雪上加霜。
2、年轻人咽喉炎
立秋了,年轻人成了咽喉炎发作的主力军,大多是受凉引起的咽部红肿。咽炎、喉炎多发与天气变化有关。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中年人骨头痛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立秋重在养肺
中医认为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如果秋燥伤肺,则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所以秋季重点养肺不无道理。
立秋如何养肺
饮食养肺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古代医书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是说如果没有适当保暖、避风寒,或者经常吃喝冰冷食物饮料,则容易损伤肺部机能而出现疾病。因此饮食养肺应多吃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
白木耳有补肺润燥之功能,胡桃有补肾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疗效。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搭配则功效更佳。
药物养肺
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都适于在秋季使用。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要有所选择,“凡药能治病,一定要对症。”因此,强调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滥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及老年患者来说,秋季忌滥用补药。
药粥养肺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 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
黄芪山药粥(补肺气):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运动养肺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立秋后防3病,吃3果,戒5事,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立秋到,重养生,立秋代表着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但天气仍然很炎热,一般气温还是在35℃以上,但早晚天气有所降低,这种气温差最易让人生病,因此需做好防范工作。
立秋后需注意什么?
1、防止腹泻
立秋后,人们的食欲会比夏季稍微好一点,但脾胃仍然很虚弱,若大补有可能会增加肠胃负担,引起腹泻或呕吐。所以立秋后需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吃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白扁豆、薏仁或红豆等。
2、防秋燥
秋燥猛于虎,立秋后天气慢慢变得干燥,肺部易受伤,降低肺部耐受性,而且情绪易抑郁低落。期间要多喝水,调整好情绪,及时排解内心的忧愁,这样才能促进全身气血正常运行,帮助疏导肺气。
3、防暑降温
立秋后仍然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过需随身携带外套,因为一早一晚天气稍微凉,但也不能捂得太厚,以免引起中暑。
4、多吃香蕉
香蕉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具有润肠通便效果,能帮助排除体内毒素和垃圾。香蕉皮中含有某种蕉皮素,能抑制真菌和细菌身上,缓解致病菌感染所导致的皮肤瘙痒。
5、多吃葡萄
在三伏天内热重且身体疲倦,不妨多吃葡萄,不仅仅利尿,而且可排除体内毒素,消除内热。另外也具有补脑安神和补血明目功效。
6、多吃桃
立秋后是桃子上市的季节,其中有大量果酸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便秘。另外,桃子中也含有丰富铁,能起到补气养血功效,适合缺铁性贫血人群。
7、戒冷饮
立秋后身体内环境发生改变,避免吃冷饮,以免使得胃肠道受寒,导致脾胃虚弱或引起肠胃疾病。
8、戒剧烈运动
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气温会逐渐下降,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不能再做剧烈运动,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期间需多关注于身体变化,一旦有不适感就立马就医。
9、戒光脚踩地
俗话说寒从脚生,立秋后地面逐渐变凉,若光着脚走路可能会使得脚部受凉,寒邪入侵体内,从而引发疾病。
10、戒熬夜
在三伏天新陈代谢速度比较旺盛,且大量消耗能量,往往感觉到疲惫。因此不能熬夜,23点之前入睡,每天睡够8个小时,这样才能让身体各个器官和机能得到放松。
11、戒忧心过度
秋季万物凋零,会让人们感觉到一丝丝的悲伤,情绪容易发生变化。但过度伤心或生气会引起阴阳失调,影响身体健康。需调整好情绪,不能过度焦躁,可通过运动或向他人倾诉来宣泄内心的不愤,遇事情时不能钻牛角尖。
温馨提示
立秋后需好好养护身体,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做到早睡早起,减少熬夜。秋季最怕秋燥,往往会出现嗓子干痒和鼻子干燥,需补充足够水分,避免让身体缺水。
立秋到来,做好这3件事,下半年不生病!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很多人认为立秋到来,酷暑就结束了,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对的。立秋虽然是秋天的起点,但是它的到来并不会让炎热的天气离去。立秋作为夏冬两季的过度季节,在这个季节中做好养生是一件相对重要的事情。下面就来讲一讲在立秋应该做到哪些事情吧。
在立秋需要做到哪些事情呢?
一、养阴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天是阳气最鼎盛的一个时期,从立秋开始,夏天的阳气就会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从而阴气逐渐上升,直至冬天阴气会达到一个鼎盛时期。这也就是一年四季的阴阳循环。一旦在秋天阴气升腾时,人体内的阴气受到伤害,违背了自然规律,很多的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在春夏一般晚睡早起从而养阳气,在秋冬则需要早睡早起来养阴气。顺应自然界的自然规律,是养生的一个好方法。
二、多喝水
秋季是人体内肺气较旺的一个季节。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又遵行了金克木的规律,肺属金而肝属木,所以肺气教旺时,人体内的肝气就相对较弱,所以在立秋应当采取养肝补肺的养生原则。多喝水以及茶可以起到养肝补肺的作用,此外例如石榴等秋季特有水果也可以起到养肝润肺的功效。一般情况下,在秋季,每个人起码要喝2L左右的水才能保证人体的日常生命活动,并且起到养肝补肺的作用,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因为在这时人体已经处于一个缺水的状态,身体内的津液已经不足了。
三、多运动
秋天是一个凉爽而又舒适的季节,但是由于夏季的炎热尚未离去,所以不宜做太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以适当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散步是一种有氧运动,经常散步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提高人的精神面貌,此外,经常锻炼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加强人体的御寒能力,从而让人体可以更从容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在立秋大家都应该做到的养生小妙招。在立秋,养生主要是从养阳转化为养阴,补肝润肺是秋季养生的最好办法。做到以上这三件事,在未来的秋冬,身体一定会更加健康,从而减少生病的概率。
立秋后再吃西瓜消暑当心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是能够把吃进身体的食物通过转化,变成身体所需的气血,换句话说,一个人身体气血是否充足和身体的脾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做着一些损伤脾胃的事情,特别是在饮食上,对于脾胃的损伤其实更大。那么,在进入秋季以后,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脾胃呢?
入秋后别吃“太寒”的食物!会伤脾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石显方副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表示,入秋以后,天气转冷,胃肠道对寒冷刺激较敏感,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肠胃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且秋季过后人体阴盛阳衰、阳气伏藏,使肠胃道对寒冷刺激更敏感。过食寒性食物,特别是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的人群,寒凝胃脘,阳气被遏,凝阻气机,胃气失和,发生胃痛胃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特别是现在正是立秋,处于秋夏交替的季节。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夏季的暑热依然旺盛,这个时候夏季很多用来消暑的寒性食物就不是特别适合食用了,这时应避免再食用寒性的食物,包括:小米、绿豆、海带、绿豆芽、苦瓜、西红柿、黄瓜、香蕉、西瓜、甜瓜等等。
推荐秋季养脾胃的3款食物
那么,秋季以后如何养好脾胃呢?这里家庭医生在线为广大网友推荐3款秋季养脾胃的食材。
一、萝卜
中国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二、红薯
红薯(特别是黄心的红薯)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三、南瓜
秋季皮肤变得粗糙、干燥,吃南瓜对皮肤保持细嫩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护肝,而且有一定的健胃作用。南瓜也很适合胃不好的人食用,其中所含的丰富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可用南瓜煮粥或汤,滋养肠胃。
本文指导医生:-
石显方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医科
擅长疾病:中医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对心血管康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