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致乳癌?12个女性最易忽视的癌症误区
导读:据美国癌症学会(简称ACS)称,即使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明确的基因突变,反而是与共同的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相关。
误区一:大部分乳腺癌具有遗传性
事实:只有5%至10%的乳腺癌是由BRCA1和BRCA2的突变所引起的。(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
据美国癌症学会(简称ACS)称,即使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明确的基因突变,反而是与共同的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相关。
事实上,科学家仍没有找到乳腺癌的真正病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从未患者乳腺癌的女性与确诊患者或是高风险女性进行对比,从而找出病因。
误区二:胸小的女人患病机率较低
事实:是否患乳腺癌与胸罩的大小关系不大。所有乳腺癌细胞的发展都与乳腺导管或小叶有关,这两者的数量是所有女性都相同的,其主要功能是制造奶汁并输送至乳头。而乳房的大小,一般与脂肪的基质(纤维组织)的量有关,而这与患乳癌的机率几乎没有关系。
建议:所有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进行定期的乳房X光检查。
误区三:乳腺癌一般都会有肿块
事实:约有10%的乳腺癌确诊患者乳房都不会出现肿块、疼痛、或是其它的异常症状。而在检测到的肿块中,80%至85%都是良性的,它们通常都是囊肿或是非癌肿瘤,这称为纤维腺瘤。也就是说,医生应对一切的乳房肿块或其它的乳房症状(尤其是以下列出的),进行相关检查。
1、乳房或乳头的触感或是外观的
2、乳房内或乳房附近的肿块,或是腋下增厚
3、乳房疼痛或乳头触痛
4、乳房大小或形状的改变
5、乳头或乳房皮肤
6、触摸时有温热感
7、乳房、乳晕或乳头出现鳞片状、发红或皮肤过敏,都有可能是尖脊凹陷,类似于橘子皮剥
8、乳头溢液
误区四:乳房X光检查能预防或降低患病风险
事实:定期的乳房X光检查并不能预防或是降低患乳腺癌的机率。该检查只能是确诊乳腺癌,从而使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6%。但是,通过X光检查确诊的大多数乳腺癌患者,一般患病时间都长达6-8年,而该检查对肿瘤的漏诊率高达20%。因此,所有妇女都应高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每年做一次乳房检查,及早发现乳房的异常。定期进行高品质的X光检查,以及临床乳房检查,是检测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能于乳腺癌最早期确诊。但我们仍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信息,以做好乳腺癌的早期预防措施。
误区五:乳房X光检查会导致乳腺癌
事实:相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的好处,X光检查的辐射伤害显得微不足道。美国癌症学会建议,4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检查一次乳房。美国FDA规定的辐射量是相当低的,相当于平均每人从天然资源中吸收三个月以上的辐射量。据FDA称,如今妇女照X光时的辐射量较之20年前,已经降低了50倍,对身体长期的影响几乎为零。
鉴于乳腺癌病情的差异性,妇女们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向医生反映可能的致病因素。高风险人群40岁前就应开始做X光检查,或结合其它的更精密的检测方法,如核磁共振成像。
误区六:避孕药可致乳腺癌
事实:医生说,他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去建议妇女们停用避孕药,以避免患乳腺癌。90年代中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节育者的患癌风险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但研究人员提醒说,现在避孕药的配方已经改变——大多数含有剂量较低的可致乳癌的激素成分。该研究也表明,妇女在停用避孕药后,患癌的风险恢复到十年前。一些研究显示,患癌的风险可能取决于生活的种族或年龄段(非洲裔美国人和45岁后服用避孕药的妇女的患癌风险稍高),但也有研究表明,避孕药与乳腺癌毫无关联。
误区七:年轻妇女不会患乳腺癌
事实:虽然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患乳腺癌,但任何年龄段的妇女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实际上,50岁以下的妇女患癌的比例占25%,且死亡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年轻妇女乳房密度较高,X光检查中难以检查出肿块。正因如此,妇女们最好从20岁开始,每月进行自我乳房检查,每三年做一次临床检查,40岁开始做X光检查。如果你有乳腺癌的家族史,你可同时要求做核磁共振。
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BRCA1和2的基因突变,相比于X光检查对乳腺癌36%的确诊率,核磁共振可达77%。如果你的乳房密度高,你的医生会要求你做数字X光检查。2005的一项研究显示,数字X光检查的确诊率与标准X光检查相比,对50岁以下妇女的高15%,对乳房密度高妇女的高11%。
误区八:除臭剂和止汗剂可致癌
事实:不用这些清洁用品,也不能使你远离乳腺癌。某电子邮件称,止汗剂会阻碍你体内的毒素排出,毒素在淋巴结处堆积而导致乳腺癌。在2002年,西雅图的费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除臭剂或止汗剂与乳腺癌没有关系,从而澄清了这一谣言。
而另一谣言推测,止汗剂中所含的某些化学物可能会致癌,如铝和苯甲酸酯,因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没有使用这类产品,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是,毒素一般不会随汗液排出,如在欧洲,使用止汗剂的人并不多,但其乳腺癌的发病率却高于美国。最后,尽管200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苯甲酸酯存在于乳腺癌肿瘤中,但目前为止,仍没有研究表明,除臭剂和止汗剂中的这些或其它的化学物会导致乳腺癌。
误区九:戴胸罩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事实:我们没有科学性的或是临床性的证据来支持普通的或铁丝的胸罩会致乳腺癌的这一说法。一本名叫《衣装杀人》的书引发了这一误区,该书称,胸罩会阻碍毒性淋巴液从乳房中排出。
但这只是调查的结果,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自此,一些主要的医疗机构,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癌症学会,都对这一说法进行反驳。他们认为,如果不戴胸罩真的能减少患癌的机率,也只是因为她们偏瘦,肥胖是已知的致癌的危险因素。
误区十:遗留在发热的车中的塑料瓶装水能致癌
事实:该误区谎称,热的塑料瓶会分解出如二恶英类的有毒化学物质,进入到瓶子的水中,人喝了这些水之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乳腺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称,塑料本身不含毒素,太阳光线也不能使塑料分解出毒素。
美国大多数一次性的饮料瓶的原料都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过了大量的物质安全测试。某些证据表明,热能使塑料分解出叫双酚A(BpA)的化学复合物到水中,动物实验证实该物质具有雌激素效应——该“雌激素效应”被认为有致癌风险。但是,美国销售的大多数一次性水瓶都是由不含BpA成分的塑料制造的,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与女性乳腺癌有关。为了安全,饮用水的水瓶应标有“不含BpA”标识,并可重复使用,或是水瓶底下标有“1”、“2”、“3”或“5”的回收标志。
误区十一:乳房X光检查正常,则不担心会患乳腺癌
事实:X光检查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最佳方式,但仍是不完美的,目前的建议仍然是4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检查一次。研究表明,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的乳腺癌患者,X光检查的漏查率高达20%。据爱心研究基金会称,X光检查只能降低16%的乳腺癌死亡率。因为一次检查显示正常,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发展成乳腺癌,因此目前的建议仍是每年做一次X光检查。
为了安全起见,你可以做自我乳房检查,特别要注意乳房外观或触感的变化。40岁以下的妇女每三年做一次临床检查,40岁以上的则应每年做一次临床检查和X光检查。你可以咨询医生最新的筛选技术——某研究表明,与标准X光检查相比,数字X光检查对50岁以下妇女的确诊率高15%。对乳房密度高妇女的高11%。而X光检查对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确诊率为36%。数字核磁共振则可达到77%。美国癌症学会称,核磁共振检查与X光检查应结合使用,而不是将其代替。
误区十二:乳腺癌是可预防的
即使你可以解决乳腺癌的某些致病因素,如肥胖和缺乏锻炼,但仍然没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帮助妇女了解乳腺癌的病因,以完全避免该病的发生。
“即使同是较高风险的乳腺癌致病因素,也是有差异的,如绝经后的肥胖与酗酒后的肥胖,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病因呢?”专家说道,“这些可能都不是病因,也没有促使病情发展,它只是与乳腺癌有某些关联。”据称一种叫三苯氧胺的药物有助于降低某些高风险的妇女患病机率,而双乳房切除术可降低超过90%的患病风险。但我们仍需做更多的研究,才能应用于普通人群的治疗。要彻底避免乳腺癌,我们需进行更多的研究,特别是乳腺癌患者与无患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
癌症隔代遗传的几率有多大?怎么治疗好
癌症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病症,一般来讲,人们在患上癌症后,其对于癌症遗传的几率也需多多了解。那么,癌症隔代遗传的几率是多大呢?
癌症隔代遗传的几率有多大?
癌症确实与遗传有关,不过也不需要太恐慌,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指的就是遗传基因方面,占到30%左右;外因包括生活方式占60%左右、社会条件医疗条件自然条件占10%左右,可见遗传只占到了30%属于比较小的比例,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外因。
另外,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通过基因检测手段完全可以实现 肿瘤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科学研究:早期肿瘤治愈率达80--95%,中期为20—30%,晚期则低于10%
癌症怎么治?
1.手术治疗
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治性手术: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明显,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患者。
(2)姑息性手术: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消化道短路等手术。
(3)减瘤手术:肿瘤体积较大或侵犯较广,不具备完全切除条件,可以做肿瘤的大部切除,降低瘤负荷,为以后的放、化疗或其他治疗奠定基础。
(4)探查性手术:对深部的内脏肿物,有时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定其性质时,需要开胸、开腹或开颅检查肿块的形态,区别其性质或切取一小块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手术和治疗方案,为探查性手术。
(5)预防性手术:用于癌前病变,防止其发生恶变或发展成进展期癌,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结肠切除而获益,因这类患者若不切除结肠,40岁以后约有一半可发展成结肠癌,70岁以后几乎100%发展成结肠癌。
2.化学治疗
是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由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所以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借由干扰细胞分裂的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譬如抑制DNA复制或是阻止染色体分离。多数的化疗药物都没有专一性,所以会同时杀死进行细胞分裂的正常组织细胞,因而常伤害需要进行分裂以维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组织,例如肠黏膜细胞。不过这些组织通常在化疗后也能自行修复。
因为有些药品合并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化学疗法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做“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有四种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肿瘤的全身化疗:因对这类肿瘤患者通常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常常一开始就采用化学治疗,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缓解。通常人们将这种化疗称为诱导化疗。如开始采用的化疗方案失败,改用其他方案化疗时,称为解救治疗。
(2)辅助化疗:是指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防止其复发转移而进行的化疗。例如骨肉瘤、睾丸肿瘤和高危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或无病生存率。
(3)新辅助化疗:针对临床上相对较为局限性的肿瘤,但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有一定难度的,可在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先使用化疗。其目的是希望化疗后肿瘤缩小,从而减少切除的范围,缩小手术造成的伤残;其次化疗可抑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已证明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及头颈部癌可以减小手术范围,或把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经化疗后变成可切除的肿瘤。
(4)特殊途径化疗:
1)腔内治疗:包括癌性胸腔内、腹腔内及心包腔内积液。通常将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博来霉素)用适量的流体溶解或稀释后,经引流的导管注入各种病变的体腔内,从而达到控制恶性体腔积液的目的。
2)椎管内化疗:白血病及许多实体瘤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膜最容易受侵。治疗方法通常是采用胸椎穿刺鞘内给药,以便脑积液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椎管内常用的药物有甲氨喋呤及阿糖胞苷。
3)动脉插管化疗:如颈外动脉分支插管治疗头颈癌,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
经常胃反酸不重视可能会致癌?不要慌,进食时注意这4点,可改善!
胃酸是人体中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液体,吃到胃里的食物能得到消化,离不开胃酸的正常工作,胃酸还能够消灭食物中的细菌或病毒。但一旦胃酸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食管,便会严重危害到身体健康。因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的酸性非常强,食管并不存在像胃黏膜一样的保护机制,因此,如果长期存在胃反酸,可能会导致食管的溃烂,甚至发生食管癌。
出现了胃反酸要怎样进行调理?
1、吃饭做到定时定量
胃反酸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多发生于进食后一小时左右,并且还会伴随有烧心、打饱嗝。吃的过饱或空腹时间过长都会加重反酸的程度,因此,每一餐应吃到七八分饱,避免造成胃部的胀满。每一顿饭都做到定时定量,有利于加强胃液分泌的规律,有效缓解反酸的表现。
2、少吃易加重反酸的食物
许多人在进食韭菜、红薯或玉米等粗粮后都容易出现烧心反酸。这是由于有些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腹部胀满和排气增加,加重胃酸的反流。汤圆、年糕、粽子等这些黏性较大,不易消化的食品也容易粘附在胃粘膜表面,刺激胃酸分泌。另外,甜食也容易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因此,胃反酸的人群要少吃蛋糕,糖果等甜品。
3、喝粥要适量
喝粥能养胃的观念在人群当中已经根深蒂固,存在胃反酸的患者多数会认为是胃出现了问题,因此可能会喝大量的粥来养胃。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粥,由于粥属于半流质的食物而且较为糜烂,吃入到胃里后消化吸收的速度非常快,如果胃排空的速度过快,会致使胃中缺乏食物,而会加重烧心反酸的表现。
4、进食时细嚼慢咽
对于有烧心反酸症状的人群来说,如果进食过快非常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因此在咀嚼食物时不妨放慢速度,因为细嚼慢咽不仅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而且在咀嚼的过程中可以使唾液和食物得到充分的混合,唾液也能够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一些生理性的反酸,如由于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因素造成的反酸,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改善。但如果是由于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而造成的胃酸分泌过多,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寻找造成疾病的病因,并按规律服用药物,在服药的同时,可以按照以上方法来辅助提高疗效。
哪些做菜坏习惯会致癌?为了自身健康5个坏习惯必须改掉!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卫生,习惯于在家做饭,能保证少油少盐,而且吃的放心且花费少。大一些不良的做菜坏习惯,不仅会使得食物营养物质流失,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
哪些做菜坏习惯需改正?
1、切完蔬菜后再洗
很多人习惯于先把菜切好之后再洗,甚至会洗好几遍,虽然看起来干净卫生,但会使得大量营养物质流失。就拿维生素c来说,维生素c会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其含量。在洗菜的过程中,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跟随着流失。尽量把蔬菜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水分沥干后再切。为了防止营养物质氧化,切好的菜需立马烹调。
2、生食和熟食用一块案板
很多家庭没有注重于生活小细节,不管是切水果、切肉还是切菜都用一块案板,这样会使得寄生虫卵和细菌交叉感染。即使在切之前已经彻底洗干净,也不能完全保证案板上没有细菌。另外案板上的刀痕易受到细菌侵袭,若此习惯没有更改会引起胃肠道疾病。家庭中尽量备3块案板,分别处理蔬菜、生肉和熟食。另外家中的案板要定期清洗消毒,用白醋清洗之后,再放在太阳下晒干。尽量每6个月换一次案板,发现案板发霉时需及时扔掉,因为含有的黄曲霉毒素可能会致癌。
3、随便用各种锅
很多人图方便,不管炖煮还是煎炒都用同一个锅,这样会使得菜口感变差,而且缩短过的使用寿命。就拿铁锅举例子,若用铁锅炖汤会使得汤颜色变黑,而且会破坏铁锅表面上的食油层,导致铁锅生锈。另外不能用铝锅来烹饪酸性食物,不然会释放大量的铝离子,影响人体对钙质吸收,同时也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几率。还有不粘锅不能用于煎炸食物,不然会破坏不粘锅的涂层。铁锅适合炒菜,但不能煮汤。不锈钢锅适合炒菜,但不能长时间煲汤。不粘锅适合一般炒制和低温煎烙。砂锅适合熬粥或熬汤。
4、水没有沥干就直接下锅
在菜表面有大量水分,进入油锅时会快速产生汽化,生成大量细小的微粒,一旦吸入肺中会对肺部带来伤害,提高患上肺癌几率。所以食材下锅前必须把水分沥干,不仅能避免油迸出而烫伤皮肤,而且能减少微小颗粒生成。
5、油冒烟之后才放菜
炒菜时若没有控制好油温,会破坏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c,同时也会产生自由基物质,让皮肤变得暗淡粗糙,甚至会引起身体肥胖和慢性病。一般油冒烟时其温度已经超过200℃以上,再加上油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苯并芘和多环芳烃等,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炒菜时尽量热锅冷油,用低温炒菜,采取焯、炖或煮的方式来烹调食物。
温馨提示
在炒菜时必须把油烟机打开,炒完菜后10分钟再关闭油烟机,同时要把厨房的门窗打开,这样能加快房间内有害气体排出。另外油炸后剩下的油不能反复使用,因为其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和氧化产物,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