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工作就省劲
“干活使巧劲儿”,这是人们历来所推崇的。在当今职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聪明,勤奋,干起工作来又非常爱动脑筋,成为了领导和同事眼中"聪明工作"的标杆。
这群人,在网络上被称为"司马他",这是英文smart的译音,表示做人做事聪明、灵巧。
“人们对司马他的认可,实际上是对职场情商的重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指出,在职场中,情商的作用有时高于智商。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做事的三分是智商,做人的七分是情商。杨东说,情商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理解和管理的能力和察言观色别人的情绪、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一项研究发现,情商对工作的贡献是智商的两倍之多,同时,公司的上层领导情商都很高。杨东表示,职场上情商高的人不会只埋头干活,而是时时与领导保持顺畅沟通,不断按照要求修正工作。他们还善于发现同事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随时取长补短。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是否会成为一些人在工作上耍小聪明的借口?对此,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提出,"司马他"不是投机取巧,它应该是首先干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使自己的成绩能够得到认可。杨东指出,职场情商高不是城府深、心机重。相反,情商高的人做事不伤害人,能自我减压,快乐工作。
职场人如何修炼高情商呢?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68.5%人认为要懂得如何让老板满意,但这并非是拍马屁,而是及时与老板保持沟通,及时汇报工作。63%的人认为要善于思考和处理问题,51.9%的人认为要懂得发挥自身优势,33%的人认为要有大局观,31.5%的人认为要注重实践并谦虚谨慎等。杨东对此评论道,要学会倾听,多讲肯定的话,对别人提出的话题保持兴趣;学会分享经验,常怀感恩的心;学会自我激励,释放压力,控制情绪。
职场大白话 会装才够职业
“装”也是修炼出来的。刚参加工作时,我是性情中人,所谓性情,往好了说是有个性,有嘛说嘛,难听地讲就是没眼力见儿,不老懂事儿的。所以当我还是职场新人时,上司在我眼中属于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主儿,他让我干什么我都不服气。有一次上司让我代表部门去扫马路,我特别冲动地问:为啥好事轮不上我?
几次跳槽后,我学会了“装”,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做了再说。渐渐地,我找到了乐趣。从某个角度说,其实“装”就是一种职业化。谁都有对某人某事厌倦、质疑、困惑甚至愤怒的时候,但要是经常“性情”那么几下,被动的还是自己。
当然,“装”也得有度,如果最后“装”得把什么都憋在心里憋出病来,“装”得同事不疼上司不爱,那还不如索性“性情”了。
职场成功关键:不做办公室独行侠
编辑推荐:
忙碌上班族 小心压力成瘾公司要“瘦身” 小职员们怎么办
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健康十分重要。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与没有社会关系支撑的人相比,社会关系良好者的早死几率要少50%。研究带头人接受采访时说:“社会关系缺失的危害相当于一天吸15支烟。”
人际关系有多重要?
如果你认为,你只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准时完成工作,对公司里大小文具从不顺手牵羊,就是公司里面一位合格的职员,那你就错了!一味地在工作中严以律己固然好,但若与同事龃龉过多,会成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暗礁,不可小觑。
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费尽心机和全办公室的人打成一片。但总地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能使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人缘好的员工总是会得到同事们更多的帮助,使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你是办公室讨厌虫吗?
“办公室讨厌虫”第一号:撒谎者
工作间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玩笑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它们发展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闲话乃至伤人的谣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后语的人无意中成了各种流言的推波助澜者。
如果你极其热衷于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流言,至少你不要指望旁人同样热衷于倾听。那些道不同不足予谋的同事迟早会对你避之惟恐不及。即使你凭借各种小道消息一时成为茶水房里的红人,但对一个口无遮拦的饶舌者,永远没有人会待之以真心。
拯救方案
学习守口如瓶-尤其在一些与同事私生活有关的话题上。记住,滴水可以穿石,在关键时刻你必定会意识到同事们的信任是多么的宝贵。
${FDpageBreak}
“办公室讨厌虫”第二号:播毒者
牢骚满腹,怒气冲天,这些就是播毒者们最显著的特征。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能多少构筑出一种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但绵绵不休的抱怨会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你把自己的苦闷克隆了一份,在无意识中强加给了无辜者。
也许你把诉苦看作开诚布公的一种方式,但诉苦诉到尽头便会升华成愤怒。人们会奇怪既然你对现状如此不满,为何不干脆换个环境,远走高飞。
拯救方案
心中如何恨比天高,你也须牢记一句箴言:沉默是金。如果你已经给人造成了一个“办公室讨厌虫”的印象,不管你说些什么都很难得到同事们的任何回应。今后如果再有满腹的牢骚等待发泄,不妨试着把所有的不快诉诸文字,以E-MAIL形式发给一位并无工作关系的亲朋好友,她自会替你解难分忧。这样做最主要的好处是,你满腔的怨怒已在不知不觉中以最低调的方式得到了痛快的渲泄。
“办公室讨厌虫”第三号:乞怜者
每当旁人问及你的近况,你可会习惯性地回答:不太好。是这样的,你听我说-
把生活中的创伤和痛苦作为谈资,是否真能使你从中得到缓释?请注意:一个可怜的人通常也会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没有人愿意和心理上的弱者交往。
拯救方案
把你那些悲伤的故事收起来,祥林嫂在旧社会尚还不受欢迎,何况现在?与其倒自己的苦水,不如关切同事们的近况,对他们的困难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办公室讨厌虫”第四号:攀贵者
这号人不太注重与下级甚至同级同事的交往,时时在伺机捕捉任何一个能趋炎附势,令自己一步登天的机会。人往高处走,这是一种普遍心态,但倘若做得太过火,马屁精的绰号恐怕是逃不掉了。
拯救方案
应该对所有同事一视同仁——包括那些从底层干起的办公室新人-对他们抱以真诚的尊重和欣赏。俗话说:真人不露相。你永远无法预知那些寂寂无闻的小人物背后一定就没有大人物撑腰,或是他们绝不会对大人物们产生影响。再说,如果老板感觉你处处树敌,这种印象对你毫无裨益-哪怕不喜欢你的人在公司里无足轻重。
${FDpageBreak}
“办公室讨厌虫”第五号:搔首弄姿者
这号人的座右铭:酒香就怕巷子深。
自恃小有姿色,你会不失时机地在男同事面前充分施展女性魅力,不惜同时成为女同事们的笑料和眼中钉。即使你的狐媚行为的确吸引了部分男士,不要忘记其实更多的人根本无动于衷。
拯救方案
其实在公务的外壳下你完全能巧妙地展示感性迷人的一面,大可不必力求以颠倒众生的美人形象出现-这样容易东施效颦。只有当你和异性有着亲密关系时,向对方频频放电才合乎情理。一般情况下,同事们会断定一个仅依靠姿色取悦他人的人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而这种看法绝对能成为你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小测试:测测你的办公室人缘
1、若有新同事找你借钱,你会
A、马上会把钱包掏出来,借钱给对方。
B、找借口说没带钱,要他问问其他人。
C、直接说没钱。
D、谎称自己钱还有用,只能借一部分。
2、公司业绩上升,预备发礼物给大家作为慰劳,你希望是什么
A、高级化妆品 B、高档家居用品 C、进口食品 D、娱乐休闲消费卡
3、当你在街上偶遇以前的同事,你跟他打了个招呼,他却没反应,此时你会
A、认为对方不想和自己打招呼,不再自讨没趣。
B、直接跑上前和对方打招呼。
C、用更大的声音再叫一声。
D、既然没听见就算了。
4、公司的茶水间要新添茶饮,你希望新添什么
A、新鲜茶叶 B、咖啡 C、果汁 D、可乐
5、听到同事传言保洁员小丽和上司关系暧昧,此时你的反应是
A、完全不相信这种传言。
B、感觉很意外,完全相信,并将此事转告给其他同事。
C、半信半疑,日后会特别关注小丽的举动,试图用事实证明。
D、相信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询问其他同事是否有此事。
${FDpageBreak}
身在职场 方法总比问题多
职场中,一个有智慧的员工,必然是一个最能解决问题的员工。遇到问题,不是只会请示领导,更不是领导答应给你好的待遇和回报才去把问题解决,而是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先将问题解决掉。可以说所有的优秀企业,都有一群能够在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的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有这种职业素养。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企业是一个不断出现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地方,所以在任何企业问题都是无处不在的,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一遇到问题就去请示领导,那还不如领导自己去解决,还花钱请你干嘛?我们在遇到新的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万一不行,可以借助同事的力量一起去解决。大家都知道,任何领导都是喜欢听到属下汇报自己的成果或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听到员工提出问题并询问方法。一个智慧型员工必然会不先计较条件,而赶紧去解决问题。正因为有这样的素养,这样的员工一定比其他人容易找到方法,并让问题到此为止,那么他的发展空间也就更大了。
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时时把公司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去解决,而不是说不属于自己管的问题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甩手不管,这时你可以积极给当事人出谋划策,争取早日取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公司受益,我相信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会有更好,你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认可。
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会做人,是你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指责某某职位比你高的人能力如何不如你,埋怨他职位却比你高,其实完全没这必要,你应该好好想想你哪一方面不如他,他能到那个位子必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当然,学会做人后还是要学会做事,这两者都是你事业成功的前提。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说法,做人要外圆内方。外圆就是说处事要讲诀窍和方法,在不伤及他人感情的基础上能把事处理好;内方就是说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只有这样,你才算是学会了如何做人。
总之,在职场中的我们,要学业务,更要学会做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去寻求解决办法,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待问题,发挥自己的智慧,只要你肯努力,肯思考,最后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