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发飙的妙用
某天中午,办公室里静悄悄,正当众人闭目打盹之际,平地惊雷响起一声怒喝——“你给我闭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发声的不是公司老总,而是一位平时温文尔雅的女同事。
仔细听听,原来她正在电话里向快递公司发飙——说好昨天下午送到的急件,客户今天还没收到,你到底有没有诚信!你给我shutup!你的谎言什么时候有个完?Shit!世界上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公司……
此时此刻,闭目养神的同事们都在侧耳恭听,当听到中英文双语娴熟转换的那一段时,压抑不住的笑声低低蔓延开来。说实话,听君一席骂,心情好很多。倒不是缺乏对那家快递公司的倒霉孩子最基本的同情,而是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下情绪太压抑,迫切需要一个出口排解积郁,哪怕自己没机会发飙,听听他人发飙也是一种享受。
在格子林立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带着彬彬有礼的笑容,尽量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接个私人电话都会自觉把声音压倒最低。偶尔的发飙,会让人觉得你很真实,甚至有些可爱。不过,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经常发飙,那你可能需要看心理医生了。
我的前老板排解郁闷的方式是抽烟,因为手下带了一帮温柔能干的白骨精,他拉不下脸来发飙,只能借助化学物质挥发不爽。我的前前上司则擅长摔电话,他会出离愤怒地经过别人的工位,随手抓起别人的电话摔在桌上,当众说几句狠话,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至于被摔坏的无辜电话,那可不关他的事。
老板发飙,天经地义,毕竟他有权决定给谁发奖金。可在实际工作中,下属向上级发飙的“壮举”也偶现峥嵘。还是那位喜欢摔电话的前前上司,碰到了一个不好惹的新下属。该下属做一个市场推广活动花了好几万,但方案执行前并未向他的上级领导申报预算明细。当他拿着高达五万的报销单据走进上司办公室时,上司眼睛睁大了。一番激烈的争执之后,上司说:“你做事没有规矩,这笔钱我不能给你报。”下属大怒,脱口而出:“他妈的,老子是为公司搞活动才花这个钱,你凭什么不给我报?”
结果是,两个人都气得直喘粗气,僵持不下,最后通过更高层的领导从中斡旋,才把这件事给摆平了。还好这家公司不是那位前前上司开的,否则那位新下属可能早被开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人互不理睬,但上下级关系依然存在,工作还得继续干,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晓得了。
发飙到底为什么?有心理学家认为,职场人的脾气正随着生活成本飞涨而变得益发暴躁,向他人发脾气成为一种寻求自我安慰的途径,这能够让自己相信,他们所遭遇的痛苦是由别人或公司的自私和无能造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爱发飙的人并非职场白痴,这可能是他们表现自身努力和贬低别人无能的一种手段。事实上,越是那些工作表现突出的人情绪越容易失控,因为他们喜欢用同样的高标准要求他人。
发飙到底好不好?凡事无绝对,关键看能否通过发飙达到目的、解决难题。倘若发飙时机和对象得当,有时也是通向胜利的有效方式。对职位较高的职场人而言,适度的发飙有助于树立职场威信,如果新来的下属不听话,“选择性发飙”也许是最短平快的解决途径。
如果你是刚进公司的新人,算了吧,即使对快递公司发飙,也不是你应该做的事。
专家揭示:我们为何会有职业病?
一位心理专家的太太总结出来打电话找他的人有三种,一接电话就能听出来:一种是领导,一种是学生,还有一种就是搞心理的同行。
这第三种人的特点就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帮你解决问题了。
曾经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说人生最怕两件事,一是有做教师的父母,二是有做心理咨询师的配偶。
做教师的人,难免好为人师,自以为诲人不倦,其实弄不好在毁人不倦。当然必须承认很多教师子女都很优秀,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叛逆的,一旦叛逆会很难教化,因为已经听过太多说教,有了免疫力。
我做教师不到两年,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发现教师作为群体确实很有特点,一般开会时的表达就不用说了,即使平时说话也有板有眼,清晰有条理,确实是拜职业所赐。而做心理咨询师的人,难免有些助人情节。以前采访一位心理专家,他太太总结出来打电话找他的人有三种,一接电话就能听出来:一种是领导,一种是学生,还有一种就是搞心理的同行,这第三种人的特点就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帮你解决问题了。
也许也是出于学心理的职业病,我很乐于留意大家的“职业病”表现。比如曾经和一位学电影编剧的女孩聊天,她说看电影时经常很生气,觉得故事怎么能编得这么弱智。
还有一次出差,和一个做公关的女孩同行。她每餐必喝可乐,但一定要可口可乐,绝对不能是百事,因为前者是客户。她说即使没有人看着她也绝对不可能喝百事,那样会有负罪感。她说她这样还不算什么,耐克是他们的客户,阿迪达斯是竞争对手。据说她的同事们走到路上,看见斑马线都会生气。我做过的另一个行业是编辑。
曾有一位美编同事说,她平时看杂志发现哪里套色没有套准,也会很生气。还有一个同事说,她有一次出差,同行的都是编辑。有人带了一本盗版的小说大家传看,里面错别字很多,等书被传看一遍后,所有错字都被圈了出来改正。大约不圈出来实在手痒痒。
至于我自己,编辑的基本功就是删字,删字的最高境界就是删改之后,不仅看上去该有的内容都在,而且还是作者本人的风格。我曾经把某专家洋洋洒洒9000 字的文章删到5000 字。至于后遗症吗,其实看我的文字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基本已经不会抒情。自己写出“什么什么的时候”,也很想改为“什么什么时”,就算忍住不删,还是难受。当编辑还会接触到的另一类人,是摄影师。有一次我和一位摄影师聊天,他抱怨刚才拍摄一位采访对象太胖,什么角度都拍不好。其实那位女士只是一般丰满而已,日常生活中绝对说不上胖。这也没办法,人到片子上就是会显胖,所以模特们都要瘦的。我忽然想起,摄影师美女见得多了,是不是会对自己的审美眼光发生影响?比如说,面对自己的另一半时?
他说:“有一次我和太太去一家常去的商店买衣服。她试衣服时,售货员偷偷对我说,‘她是不是胖了?’我平时天天见没注意,这一看,还真是!那个腰上…… 唉!”普通女人腰上多的那一点无关大局的赘肉,到了摄影师眼里,简直就是灾难。
${FDpageBreak}
我用非常同情和理解的语气说:“你这是工伤啊!该找各个杂志社要劳保!”
回想起来,我最初注意职业病还是因为一位美国专家。他第一次来中国,发现中国邮局里的工作人员跟美国邮局的工作人员很像,虽然是不同国家的,长得也不同,可看上去就像是邮局里的人。
想起来,一个人的工作是每日重复又重复、高度熟练的一套行为方式,那么每日做这些事的人难免会形成一样的内外在特点,难免挂了一样的相。
如果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职业做好,好到一个境界,那没有点“职业病”还真说不过去。《霸王别姬》中,评论程蝶衣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不疯魔不成活”,张国荣演的程蝶衣,人戏不分,如果说职业病,程蝶衣是登峰造极的。做一个职业,在全力投入追求职业的完善的过程中,难免就会带上这个职业为人处事的特点、习惯。
一般人都会把“有病”当成贬义词,尤其是指代心理上的“病”的时候。其实如果把这里的“病”定义成某种和多数人不同的特点,病本身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生物多样性的美好表现。
有的人因职业而成病,但也可能是“病”在先而职业在后,因果很难分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几乎每一种性格特点都能有适合的职业,比如不安全感极强、有强迫症倾向的人可以去设计、维护安保系统。而从种群的角度来说,有抑郁倾向的人比较关注负面,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是第一个发现问题并向群体报警的。
我们都说男选行,女选郎,现代社会,选行对男女都很重要。这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启示就是,根据自己“病”的倾向去找职业,修成“职业病”的正果。
所以,职业病的形成路线是:一个人本来就有这种特点,于是就从事了这种职业,从事之后又会强化这方面的特点,于是严谨的愈发严谨,能说的愈发能说,艺术的愈发艺术。
但我们并不仅仅有职业这一方面,我们还有生活,还要和一些和我们不同的人,或者说,具有不同职业病的人打交道。可因为平时在一个行业中,身边都是相同的人,一个人很容易下意识地认为自己职业的这种方式就是唯一的,是唯一正确的。如果说程蝶衣的疯魔是一种极致的悲剧美,那么现实生活中可能就会产生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的“杯具”,尤其是在家庭中。
所以生活真是辛苦,为了做好工作,要多点职业病,可为了生活,又要少点职业病。
其实要做的并不一定要去改变什么。即使没有搞心理学的人用职业病式的放大镜去观察职业病,生活也一样会继续。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身上的职业病有一点点自省,再用幽默的心态有一点点自嘲,接受生活和人性的丰富多彩,生活本来就很美好。
职场人际 切勿越过安全线
【案例】
迷茫 与领导之间远近两不宜
子华(男,24岁)工作时间:1年
刚参加工作时,我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我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个月试用期还没到,我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我“表现平平”。不久我又找到另一份工作,吸取上次的教训,我频频在领导眼前晃悠:开会时总抢着坐在他旁边,隔三岔五主动汇报工作……同事们的鄙视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次无意中听到领导说我“太爱出风头”……
心理处方:
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在现代职场上,领导就是每个普通职员心中的那只“老虎”:离得太远,怕被忽略;离得太近,怕被伤着。其实关键要看,领导愿意与你保持多远的距离。“领导”也分很多种:亲和的、严肃的;传统的、前卫的……不同的性格,决定了领导与你之间“距离”的长度,弄清这点很重要。不要害怕流言蜚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愤怒 被最亲密的同事出卖了
阿若(女,25岁)工作时间:3年
我和阿梅是同时进公司的,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关系一直很好。出于信任,我和阿梅无所不谈,从个人隐私到对公司的种种看法。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反目成仇:前些日子,部门主管辞职了,公司决定在我和阿梅之间选一个接替这个职位。论资历和实力,我们不相上下。可最后,我落选了,后来才知道,是阿梅找人到领导那儿告了我一状,说我对公司有诸多不满……
心理处方:
职场上,最可能出卖你的那个人,往往就是知晓你秘密最多的“密友”。要知道,很多时候,同事之间除了合作伙伴关系,还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当你们目标一致时,同事是你最亲密的战友;当你们利益发生冲突,这种关系就变得摇摇欲坠。言多必失,在与同事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务必管好自己的嘴。
${FDpageBreak}
为难 客户提出非分之请
李健(男,27岁)工作时间:5年
我是做销售的,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与一些重要客户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饭、打球,感觉如鱼得水。这种状态让我的同事们羡慕不已,但我却是有苦说不出:一是为了维护这种“朋友”关系,我的日常开销大增;二是一些熟客户会请我“看朋友面子”,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而这些“便利”是以损害公司利益为代价的……
心理处方:
没有任何显性的或隐性的利益冲突,是成为“朋友”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你与客户,本来就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而且这种利益时常会发生冲突。所以,客户注定难以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与客户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务必要记住“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这句话,守住与人交往的心理底线,坚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这是你与客户保持平等对话权利的前提条件。
【专家建言】
职场关系备忘录
想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距离不是问题。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吧:
1、弄清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决定了你的立场和处事方式。
2、相互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和劳动成果等等。
3、遵守规则。每个游戏都有规则,职场也不例外。
4、大局观念。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忍耐和包容。
5、保持距离。与领导、同事和客户都要保持适当距离,不搞小团体。
女性职场外交必胜六大要点
在一个非常男性化的世界里,女性要想成功,无疑要付出比男人多数倍的努力。职业女性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职业不过是你的角色之一,不要对自己的心理需求视而不见。遇到困难不要逃避,及时沟通和宣泄才是解决之道。即使在办公场合,我们也需要女性温柔的一面。白领女性在办公室一定要恪守六大准则,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空间。
1、不要和同事有过密私交
通常朋友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但是再好的朋友一旦碰到利益的纷争,势必会产生矛盾。平常过密的私交可能会为自己埋下定时炸弹,遇到利益相冲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
2、用热情温暖每一个同事
学会每天来到公司,对每一个遇见的同事说声:你好。不管是不是同一部门的同事,都要主动打招呼。总经理、主任、资料员、门卫、保洁员,大家只有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需要记住的是,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
3、修饰自己也要赞美别人
职业女性的外表修饰无疑是每天良好工作的开端,恰当的服装、典雅的妆容,不但能调节办公气氛,还能营造美好心情。在扮美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赞美身边的同事,不要怕肉麻,其实大家都需要一点点赞美。
4、尊重领导还需努力沟通
不少女性由于害怕被别人闲话而远离男性领导。其实,适当的沟通无疑能为你的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当然了与领导的接触最好选择在工作时间,比如共进午餐。
5、善用礼物建立良好关系
同事升迁、过生日、拿下签证,大大小小的喜事总是不断显现。此时恰当的小礼物不仅能以示祝贺还能尽显温馨。一盒巧克力、一瓶香水、一个皮夹,礼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往往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6、出色工作改变花瓶印象
容貌娇好的女性很容易被人当成花瓶,所以在工作中更要加倍努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树立明确的工作态度,勇于承担责任,用事实说话往往省于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