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症袭来 中医治疗小儿暑热症有妙招
小儿暑热症在夏季是一种高发疾病,而治疗小儿暑热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就中医而言,治疗小儿暑热症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如:分型治疗、手穴治疗等。
手穴治疗小儿暑热症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中冲穴。
操作:中指指端常规皮肤消毒后,用30号1寸针,快速刺入皮下约1~1.5分。然后轻捣1~2分钟,用泻法,旋即出针,不按压针孔。
按语:中冲是心包经井穴,对暑热致小儿心烦、口渴、躁挠不宁,针此穴有泄热醒神之功。暑热症多为实证,热证。故针刺时用泻法,不按压针孔。
方法2:
选穴:少商、鱼际。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用30号1寸针,快速刺入0.5寸左右,轻捣1分钟左右,用泻法。每日1次,3次为1疗程。下午发热时针效果较好。
(二)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十宣。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速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于棉球擦拭干净。
(三)割治放血疗法
选穴:鱼际
操作:用温水或热毛巾擦拭小儿鱼际部脉络,反复几次后,静脉显露出来。常规皮肤消毒,用手术刀尖端,点割脉络,使之出血数滴,然后用干棉球压迫,用胶布固定。
治疗小儿暑热症要避免的那些误区:
第一,孩子一发烧就用抗生素
很多暑热症宝宝一直高烧不退,体温多在38℃~39℃之间,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应用抗生素和退热药,体温往往也只能暂时下降,之后又升上去。结果不仅无效,滥用抗生素还很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害。
第二,用冷水给孩子洗浴降温
对孩子发热,家长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给宝宝降温,尤其是用冷水降温的方法。暑热症的宝宝是不宜用冷水洗浴的,以免闭汗使体温上升,甚至引发感冒与呼吸道感染等。
第三,认为暑热是小事不用就医
如果24小时不降温要就医。暑热症即使不采取措施,在雨后或气候凉爽时体温也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到了秋凉之后,症状会“不药而愈”。但是,如果宝宝持续高热,在24小时内无法降温,就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
3款食谱预防小儿暑热症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孩子暑热症呢?天气越来越热,身体免疫力低弱的儿童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症状,暑热症就是其中之一。想要帮孩子预防暑热症,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今天,一起学两招,看看3款食谱预防小儿暑热症怎么做吧。
什么是小儿暑热症
提到防治小儿暑热症,我们需要做些基本的了解。夏季的时候,孩子的体温会升高,出现发烧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爸爸妈妈们会认为孩子的身体受到了细菌的感染,其实最主要还是由于外界温度太高导致的。外界温度高于孩子的体温,孩子的体温也会随之上升。而由于孩子调控体温的能力还较差,外界的环境就成为了不断刺激孩子体温升高的原因。要是不去护理,需要等到天气变凉爽之后才有所改善。
小儿暑热症也被称作夏季热。医生常把“夏季热”的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天气越热,小儿的体温就越高,一日之中体温还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早晨较低,而午后升高。而做血常规、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查时,又无病理性改变。
如果缺少外界的干预,暑热的问题需要秋天才能得到缓解。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所以家长必须重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道简单的食疗方,不妨一试。
值得推荐的食谱
芦根粥
配料:莲子15克,山药30克,太子参10克,芦根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太子参、芦根淘洗干净后,加入1升水先煎20分钟,弃渣过滤后,放入洗净的莲子、山药、粳米。用文火慢慢煮成稀粥,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至稀粥刚有甜味即可(注意不可过甜)。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宣肺。适用于小儿暑热症见发热、烦燥、口渴、不思饮食等。
石膏竹叶粥
配料:石膏30~50克,鲜竹叶30克,芦根30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鲜竹叶、芦根洗净后与石膏共煎30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绿豆、粳米共煮成稀粥,调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暑泄热,益气生津。适用于暑热入阳明气分,症见发热、心烦、头痛、面红气粗,口渴多汗,苔黄,脉洪数等。
薏苡仁香粥
配料: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薏苡仁、山药、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清水,用文火慢煮成稀粥,再将藿香、白扁豆(捣碎)单煎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调入稀粥共煮3~5分钟即成。
功效:清暑利湿,适用于小儿暑热症,暑湿困阻中焦,症见发热烦渴,汗出溺短赤,身重如裹、胃脘痞满、脉濡数等。
预防小儿暑热症,以上3款食谱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炎炎夏日 三款药膳防治小儿暑热症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所特有的发热性疾病。本病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比较多见。临床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长期发热不退,伴有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等症状。
暑热症的发热表现为三种类型:
第一型是长期发热,体温经常在38℃~39℃之间,多在半夜至早晨体温上升,午后有下降趋势;在夏季炎热季节发热持续不退。这种类型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孩子虽然发热,但其它一般状况良好。
第二型是呈低热状态,主要是白天发热,尤其以午后发热明显,夜间体温正常。
第三型患儿除发热外,还伴有一些其它症状,如周期性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这种类型小儿多为过敏性体质,热程多持续1~3个月,气候转凉后体温下降。
周期性发热的特点是每月发热一次,每次发热持续数天,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有时可见弛张热型。发热时患儿可有出汗、四肢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身体一般状况尚好,体检也无特殊体征。
周期性发热症属于中枢性发热,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或两者同时呈亢进状态所致。
推荐三款药膳对于防止小儿暑热症效果显著:
一、芦根山药莲子粥
配料:莲子15克,山药30克,太子参10克,芦根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太子参、芦根淘洗干净后,加入1升水先煎20分钟,弃渣过滤后,放入洗净的莲子、山药、粳米。用文火慢慢煮成稀粥,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至稀粥刚有甜味即可(注意不可过甜)。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宣肺。适用于小儿暑热症见发热、烦燥、口渴、不思饮食等。
二、石膏竹叶绿豆粥
配料:石膏30~50克,鲜竹叶30克,芦根30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鲜竹叶、芦根洗净后与石膏共煎30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绿豆、粳米共煮成稀粥,调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 暑泄热,益气生津。适用于暑热入阳明气分,症见发热、心烦、头痛、面红气粗,口渴多汗,苔黄,脉洪数等。
三、薏苡仁、香扁豆粥
配料: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薏苡仁、山药、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清水,用文火慢煮成稀粥,再将藿香、白扁豆(捣碎)单煎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调入稀粥共煮3~5分钟即成。
功效:清暑利湿,适用于小儿暑热症,暑湿困阻中焦,症见发热烦渴,汗出溺短赤,身重如裹、胃脘痞满、脉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