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家暴男人也会受伤
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虽然该法律对所有家庭成员不论男女都一视同仁,但在现实中,男性遭家暴的现象更易被忽视。
男性遭家暴比例攀升
反家庭暴力法中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而提到家庭暴力,人们的第一反应都认为受害者是女性。然而相关数据显示,在社区、街道办接到的家暴投诉中,家暴的男性受害者比例越来越高。
在家暴这个问题上,男人和女人的表现不一样。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4.7%的女性曾在婚姻中遭受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
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女性遭遇家暴一般都会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男性即使遭遇了家暴,大多会以隐忍或离婚来解决,真正到反家暴点投诉、求助的比较少。有公益机构曾做过一个200份的入户调查和300份的街头抽样调查,男女比例均等。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男性中,有80%的男性称受到过家庭暴力,很多天不理不睬形同陌路这样的夫妻冷暴力是主流,其次就是较轻的被抓伤、抓头发之类。
男性也要勇敢说不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王彦玲表示,家庭暴力其实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除了绳之以法,还得加紧心理治疗。其实,家庭暴力没有赢家,当事的双方都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
王彦玲分析,目前社会上男性遭遇家暴的事例越来越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女性在社会地位、工资水平方面与男性更加平等。二、
“女汉子”数量明显上升。三、双方父母老人在子女的婚姻家庭中扮演了矛盾制造者的角色,助长了女性施暴案件多发。四、一些男子社会地位及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相对弱势。
此外,经期前综合征、人格障碍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女性家暴行为。
全国妇联的一项数据披露,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也就是说前34次,受害者大多选择隐忍与迁就,从而让自己长期处于暴力的阴霾之中。
王彦玲提醒,制止家暴的关键,在于“第一次”要勇敢说不。除了向社会求助,家庭中的个人也要学会处理家庭矛盾,预防家庭暴力发生。“要改变男性强势的错误认识,明确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该报警就报警,这样才不会让家暴愈演愈烈。”
多彼此关注理解万岁
相爱容易相处难,从相惜相爱到大打出手,的确让人感到心寒与无助。
对此,王彦玲建议,只要做到信任、理解、宽容,夫妻间的矛盾自然能够缓解。两人可以一起关注彼此的心灵,去故地重游,分享彼此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有时错误的行为是对方犯下的,但另一人的态度也会对这些行为产生催化的作用。“她越是感觉你会离开,她的潜意识越没安全感,越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想想办法把每次的暴力行为化解在她动手之前,但并非原来的应对方式。比如你做饭的时候,让她到厨房来陪你聊天,顺便让她帮帮忙,试着再找出她现在仍有的优点,夸一夸,能使之延续。”王彦玲说。
此外,家庭暴力受害人一定要让对方意识到家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宽容和忍让只会助长这种暴力行为。施暴者也要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建立良性互动方式,提升自我力量和自信心,摆脱这种焦虑不安、难以自控的状态。对患有人格障碍的施暴者,应想办法带其去精神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