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

保温更要养脾 中医分清体质补脾

时间:2013-01-15 来源:中医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保温更要养脾中医食补四要点

  不忘脾胃是首要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认清自己再进补

  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

  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还是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施膳是前提

  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

  总之,食用药膳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证型。

  “混搭、轮换”才平衡

  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气郁体质养生之陈皮配菜

陈皮炒肉丝具体做法是:取陈皮10克,猪瘦肉50克,生姜末、葱段、淀粉、料酒、酱油、盐、味精适量。将陈皮洗净,切为细末。猪瘦肉洗净后切成丝。将淀粉、酱油、料酒拌匀,放入肉丝腌制10分钟。油锅烧热后,下葱段、姜末爆香。然后放入肉丝用大火爆炒,再放入陈皮丝翻炒10分钟。调入食盐、味精,翻炒均匀即成。陈皮炒肉丝有疏肝理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可治疗嗳气泛酸、吐清水等症状。

陈皮鲫鱼汤具体做法是:取陈皮10克,鲫鱼1条(约200克),姜片、葱段、胡椒粉、黄酒、醋、盐、味精适量。将陈皮洗净切丝。将鲫鱼洗净,并把陈皮、姜片、胡椒粉、葱段放入鱼腹内。将鲫鱼放入碗中,加入黄酒、醋、盐、味精和清水适量,隔水炖熟后,即可食用。陈皮鲫鱼汤有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养血止泻的功效,可治疗腹痛、腹泻等症状。

陈皮槟榔粥具体做法是:取陈皮、槟榔各20克,粳米50克,盐适量。将陈皮、槟榔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煮。煮至药液干后,熄火冷却。将槟榔取出,切成黄豆粒大小的碎块,备用。将粳米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放入煮好的陈皮和槟榔,用小火煮半小时即可食用。陈皮槟榔粥有疏肝和胃、健脾宽胸、顺气消滞、止痛润肠的功效,可治疗由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腹胀、嗳气、泛酸、胸闷、大便不畅等症状。

秋季七种方法吃板栗健肾补脾

1、 硬物敲打发

将卖来的栗子装在一个比较厚的塑料口袋中,在地上轻轻敲打,敲打5分钟左右,取出栗子,栗子的皮就会与栗肉脱离,轻而易举的可以剥出完整的栗子。

2、 热水浸泡法

生栗子洗净后放入器皿中,加精盐少许,用滚沸的开水浸没,盖锅盖。5分钟后,取出栗子切开,栗皮即随栗子壳一起脱落,此法去除栗子皮,省时、省力。

3、 冰箱冷冻法

栗子煮熟后将其冷却后放入冰箱内冷冻两小时,可使壳肉分离。这样栗衣剥起来既快,栗子肉又完整。

4、微波炉加热法

将买来的生栗子,用剪刀把外壳剪开,放在微波炉中高温加热30秒,里面一层衣和肉即会自动脱离。用此方法去栗衣前,一定要将其外壳剪开,否则可能会引起微波炉故障。

5、 热胀冷缩法

用刀把栗子的外壳剥除,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钟,很容易剥去栗衣,且味道不变。

6、 日光暴晒法

把要吃的生栗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一天,栗子壳即会开裂,这时无论生剥还是煮熟后剥,都很容易剥去栗子的外壳和里面那层薄皮。但准备储存的栗子不能晒,因为晒后的栗子不能长期保存。

7、 筷子搅拌法

将栗子一切两瓣,去壳后放入盆内,加开水浸泡一会儿后,用筷子搅拌,栗子的皮就会与栗肉脱离。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会影响栗子营养成分。

痰湿体质养生之竹笋

进行痰湿体质养生可以通过竹笋来实现,专家指出通过竹笋配菜可以可循的实现痰湿体质养生的目的,那么究竟痰湿体质养生是怎么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竹笋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蔬菜,春、夏、冬三季我们均可吃到鲜嫩的竹笋。白居易的《食笋》诗云:“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这就道出了竹笋味清鲜,久食不厌。清代文人李笠翁则把竹笋誉为“蔬食中第一品”。此外,竹笋不仅是一道滋补佳品,也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在药用上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养肝健脾、治消渴、消油腻、利水道、利膈的功效,能用来治疗水肿、腹水、足肿、急性肾炎水肿、喘咳、消渴烦热等症。由于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淀粉含量少的特点,因此也是痰湿体质者的减肥佳品。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只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竹笋能做出许多美味佳肴,痰湿体质的人常食用这些膳食,能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

推荐阅读:

  1. 气郁体质养生之陈皮配菜
  2. 秋季七种方法吃板栗健肾补脾
  3. 痰湿体质养生之竹笋
  4. 有哪6种体质养生法
  5. 湿热体质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