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

低血压怎么办? 试试足疗按摩吧

时间:2017-09-22 来源:中医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低血压的成因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它往往是由高血压引起,同样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

高血压的标准在世界卫生组织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就属于低血压。而低血压治疗方法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外,还可以通过中医足底按摩治疗。

中医认为造成低血压的原因是脾肾两亏、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血不上荣、髓海空虚所致,在治疗以补肾益精、补益气血为原则。现代医学认为,低血压是与内分泌系统失调及遗传因素有关。

低血压的足底按摩治疗

1、按摩者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并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反射区继续按揉5分钟,最重要是每日坚持按摩。

2、每日揉压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对涌泉穴,按摩者须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3、按摩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用手指边上下摩擦平衡器官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4、按摩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什么人群易得?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随着身体机制的老化,抵抗力就会逐渐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大不如从前,即使没有大病,也会被各种各样的小症状困扰,其中体位性低血压就好发于这类人群。

为什么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为什么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首先我们看看在体位变化时血压是如何调节的。当我们由卧位、坐位转为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更多地分布于位置较低的下肢及腹盆腔,流回心脏的血量就减少,心脏不能输出足够的血量。这时人体会启动应急调节机制,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等稳定了血压。而当这种应急调节机制减弱甚至失灵时,就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什么入容易患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最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平时活动较少或者经过长期卧床的人对血压的这种调节能力也会减弱。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降压药物、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的患者,由于影响了血压的调节机制,也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饮酒等,由于减少了血容量或扩张了血管,则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日常生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位变换宜缓慢:不要直接从平躺变成直立,而是应当先由卧到坐,休息1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后,再由坐缓慢站起,以防止血压突然下降。同样,排便后起立动作也不可过快。夜间起床如厕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如厕要格外小心,应尽量避免夜间起立行走。

②避免闷热环境,避免过劳:要避免劳累及长时间站立,尤其应避免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过久。洗澡水温也不宜过热,因为身体受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

③穿弹力袜及腹带可提高下肢及腹部的压力,减少这些部位的血液滞留。

④睡眠时抬高床头:可以减小卧立位血压的变化。

⑤适当高盐饮食,增加饮水:每天可饮用2.0~2.5升水,但避免在睡前1小时内摄人大量的水。食盐用量可达一般人用量的2倍,即每天摄取10—12克的盐。展起后及活动前可以饮用淡盐水增加血容量。

⑥物理对抗:立位活动时出现症状可采取弯腰、下蹲、紧绷下肢肌肉等方法克服。


低血压高怎么回事?这五大因素需当心

在人体内的血压如果呈现出偏高状态的话,大家对血压高的类型也需多多了解,而低血压偏高的情况就极为常见。那么,低血压高是怎么回事呢?

1.体质性低血压

又称原发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可完全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心悸等。引起体质性低血压的原因与遗传有关,并受情绪、环境等因素影响。

2.体位性低血压

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站立时,收缩压可暂时下降,舒张压不变,但收缩压可在30秒至40秒内回复正常。如从平卧位变为直立位或直立后血压下降超过50毫米汞柱,且持久不回升者,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这种情况常见于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久病之后或服某些药物后。

3.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4.慢性消耗性及慢性营养不良疾病

如恶性肿瘤、结核病、肝炎等。

5.心血管疾病

如慢性心包积液、严重二尖瓣狭窄。

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常见表现有哪些

对患上低血压的人来说,得病后尽快的治疗才是解决良策,以免因为低血压引发更多的病症出现。那么,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呢?

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

1、眩晕、乏力、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

2、晕厥、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及死亡增加;

3、引发心情压抑、忧郁症等精神障碍;

4、诱发短暂性脑缺血、脑梗塞、心肌缺血;

5、听力损害、视力障碍;

6、生活质量降低。

低血压的症状表现:

1.急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 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推荐阅读:

  1.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什么人群易得?
  2. 低血压高怎么回事?这五大因素需当心
  3. 低血压容易引起什么病?常见表现有哪些
  4. 低血压是怎么引起的?三大原因需关注
  5. 低血压和高血压哪个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