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怎么养生?专家提醒春分应该这么吃
3月21日,我们迎来了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春分不仅是节气,同时也是气象学的概念,春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过后,我国日照时间会进一步增加,同时温度也会显著逐步上升。那么,在春分时节我们应该怎么调整养生策略?下面就让专家给大家讲讲。
春分时节昼夜平衡 仍需注意保暖防病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往北移动,因此在春分当天,全球各地基本都是昼夜平分,而春分过后,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对我国而言,春分时节,除了西藏、东北、西北等个别地区外,全国大部都已经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虽说进入春分,气候特点为阴阳平衡、昼夜平衡,但毕竟还在春季,气候变化比较大,仍有一些季节性的高发疾病,如腹痛腹泻、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需要我们认真提防。
要想避免感染这些春分时节的高发病,我们日常仍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特别是阴雨连绵的时节,要及时增减衣物并注意下肢的保暖,做到“勿极寒、勿太热”。
同时,最好趁天气好的时候多做户外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不适宜做太过剧烈的运动,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士。因为剧烈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从而致使津液流失损伤正气,反而会让人更易患病。
一般来说,春分时节以舒缓的运动为宜,如散步、登山、郊游、打太极等。如果存在比较明显的“春困”现象,也不妨在晚饭后做一些轻缓的运动活动身体,有助于身体舒展和放松,缓解春困。
春分养生要怎么吃?专家:春分饮食要“吃春”
在日常养生当中,饮食起到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春分饮食养生的问题,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聂斌教授在此前采访中指出,春分饮食养生的原则是“吃春”,也就是多吃一些当季时令的蔬菜。
“春分的时候比较适合吃韭菜和春笋,这两种食物都属于当令的蔬菜,吸取了天地的精华,因此养生价值不错。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红枣等。也可以在饭后喝炖汤,如胡萝卜排骨汤、白果乌鸡汤等,这些汤水既可以补充人体在春分时节所需的水分,同时又能增加各种营养的摄入,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的目的。最后,还可以隔一两天补充点坚果类食物,对提神去燥有一定的帮助。”
春困又春燥?春分养生很重要!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天,白天和黑夜平分,阴阳各半。春分之后,白天逐渐延长,雨水陆续增加,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生发。
《黄帝内经》中说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此时的人体毛孔舒张,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也容易产生“春困”。
春季又是肝气旺盛的季节,饮食作息不讲究,很容易出现肝火旺的情况,即所谓“春燥”。
我们要顺应这种自然规律,也要加以理解和利用。一起来看看春分怎么吃才养生。
春分的饮食原则
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分肝气旺,肾气微,饮食方面宜甘少酸,助肾补肝。调养以清淡为主,减少食盐摄入量,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同时,由于春分之后雨水较多,易生湿气,还要注意健脾祛湿,多吃甘平补脾的食物,如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
春分之后,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
春分的食材选择
古人云“不时,不食”,意思是要选择当季的食物来吃。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人们往往能吃到各种跨季食物,但当季食物更为新鲜和经济,同时大大减少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食品卫生安全风险,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多吃当季食物。春天的时令菜多为芽菜,如豆芽、豆苗、蒜苗等。当然,春天更少不了芦笋、茭白、香椿和春笋等时令菜。
芦笋要挑选鲜嫩翠绿的来买,而且要趁着新鲜吃。芦笋是一种高纤维、低脂肪的减肥蔬菜。
春天的茭白最肥美,剥开外表皮后露出白嫩的肉质,被誉为“美人腿”。茭白膳食纤维丰富,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春天的香椿有种特殊的香味,除了可以促进食欲,还有抑菌的功效。
春天更少不了春笋。春笋是一种神奇是食物,荤素百搭,而且低热量、高纤维,也是适合减肥的食物。
“春困”“春燥”怎么破?
“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春天多吃含维生素B族食物,如粗粮、豆类、肉类、奶类、蛋类等;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激活身体机能,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春困”。
“春燥”是肝火旺盛的表现。春分养生重在养肝,除了饮食上宜甘少酸,养肝关键在于充足睡眠和规律作息。同样适量的户外运动,也有利于肝气疏泄,达到养肝的作用。
春季万物生长,也是许多微生物的繁殖期。因此生冷的食物如冰饮料、生鱼片、活海鲜等要少吃,避免细菌乘虚而入。此时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也不要过早减掉衣服和被子。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四季特点。万物顺应天意,人也不例外。
春分后润肺养生汤
猪肺橄榄汤(3人分量)
材料:猪肺250克、橄榄10个、无花果20克、石斛10克。
做法:猪肺冲洗干净,切片,其他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炖1个小时即可。
功效:根据中医以脏补脏之理,猪肺被认为有润肺、补肺虚、止咳嗽的功效;橄榄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石斛有生津益胃,清热养阴的作用;无花果具有润肺止咳、清热润肠的功效。此汤甘甜清香,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合肺虚咳嗽的患者饮用。
燕窝炖冰糖(1人分量)
材料:燕窝10克、冰糖15克。
做法:先用温水浸泡燕窝,待燕窝泡软后,可用镊子清理其中的细小燕毛等杂物,将泡好的燕窝沥干水,加入适量的清水,倒入炖盅,加入冰糖,隔水小火炖1小时即可。
功效:燕窝具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的功效,冰糖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燕窝炖冰糖不仅能养阴润燥,还有养颜润肤的作用。若不喜欢吃甜食,市民还可用瘦肉汤、鸡汤等炖燕窝,也具有同样的功效。
鲍鱼龙眼麦冬汤(3人分量)
材料:鲜鲍鱼250克、龙眼肉30克、麦冬30克、甘蔗250克。
做法:先把鲍鱼洗净,放入龙眼肉、麦冬、切片甘蔗,加入瘦肉汤、适量食盐、隔水小火炖1小时即可。
功效:鲍鱼能滋阴益肾、平肝潜阳、镇静安神;麦冬养阴润肺;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甘蔗生津润澡、清热利尿。此汤对于五脏体虚、劳热咳嗽、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者均宜。
小满节气养生四大重点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小满,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即将饱满。在阳历每年5月21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开始的。为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据《时训解》称:“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谓:“四月中,小满者,物至此小得盈满。”又《懒真子录》中指出:“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此时是麦粒灌浆的最快时期。
小满之时已是初夏季节,昼长夜短,晴多阴少,蒸发量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和干热风的危害,农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御,以便满足小麦抽穗灌浆期大量需要水的要求。
另外,小满之时正是处于春夏之交的季节,除了农村要准备夏收夏种之外,还要注意春种作物的田问管理。
小满之时正处于气候适宜,不冷不热的可人季节,人们的养生健身在此就显得较为重要。古代中医理论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了“春为木昧多酸以养肝,夏为火味多苦以养心”。人们可根据这一说法调理生活,以达到顺四时以养生,按季节以健身的目的。其实,在这个季节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做一次旅游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之道。
小满节气养生重点
重点:养好身不苦夏
之所以说小满时节养生保健非常重要,是因为此时保养好身体,长夏可不愁。祖国医学主张天人合一,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以长夏来弥补,于是夏季就被一分为二,前为夏,后为长夏,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了五数。就时间长度来说,夏涵盖了立夏、小满、芒种这三个节气,而长夏跨越的则是夏至、小暑、大暑。
夏之特点是炎热,长夏特点为湿热,很多人在度过长夏时很容易“疰夏”,也就是俗语说的“苦夏”,其实,这和小满时节没有做好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关系。小满时节如果打好基础,长夏时的湿热也许就不那么难耐了。
滋补:忌肥腻多清淡
在小满时节,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食疗:亲黄瓜远蒜薹
同样出于天人合一的主旨,于五行来说,夏季属火,归于五脏,夏属心,所以小满时节最重养心。养心一重情志,二重饮食。于情志来说,夏季人比较焦躁,易心烦意乱,易失眠,所以此时最好做到情志调畅、心神和缓。饮食方面,适宜养心的食物非常丰富,有黄瓜、樱桃、西红柿、土豆、海带、鲫鱼、皮皮虾、草鱼和芹菜等,这些食物看似有荤有素,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性平,非常适合夏季的“清”与“补”。这里所说的清,是指清火,因小满时节天气干热,极易上火;而“补”则指补脾,因即将到来的长夏对应的内脏为脾。
人们在小满时节的“时尚”饮食多与两个谚语有关,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一是农谚有“小满见三鲜”之说,三鲜是指黄瓜、樱桃和蒜薹。不过今年干燥雨少,黄瓜、樱桃多吃无妨,蒜薹最好少吃一些,免得因热生躁。
另一个该节气的“时尚饮食”来自于小满“三候”,三候中的第一候为“苦菜秀”,就是说此时适宜吃些苦菜,小满宜吃苦皆因苦能胜辛,最宜清热。不过同样因为今年的雨水较少,苦菜较老不嫩,吃的时候最好仔细挑选。
防病:忌贪凉多饮水
对于小满时节最为重要的养生之法,在于未病先防。未病先防不是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该做的事吗?为什么小满更应如此?这同样与此节气的气候特点有关。 养生主网站
一般来说,小满过后气温进一步上升,雨水见多,而今年的小满前后天气仍旧较为干燥,气温变化也比较频繁,经常两三天之内就出现5℃以上的变化,所以一来细菌、病毒较易传播,如不注意保健易生带状疱疹、小儿手足口病、化脓性扁桃体炎、感冒等,二则血压和血糖较易受波动,也容易因追求清爽而受凉引发面瘫、颈椎病、腰痛、关节痛等。因而,此时要注意多饮水,别贪凉,特别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和孩子,更应注意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