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职场潜规则
记得台湾有一所私立大学的校长谈他们学校培养学生的定律:尊重领导、理解规则、勤奋工作。笔者以为归纳得很精辟。
大学毕业生就要进入职场了,第一份工作挺重要,进入一个好的企业或组织,一生都将获益。因为好的公司有一套公开而有效的规则,并且还对新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使你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组织的规则。
而管理差的组织,虽然也有自己的规则,一般会是一套永远正确,大而化之的明规则,可是由于大而化之,自然很难真正运行这样的规则,所以一定又会有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又由于是潜规则,上不了台面,与明规则常常起冲突,所以常让新入职者很困惑。
于是在网上,大家常常带上面具抨击“假正经”与“潜规则”,年轻的学子就更困惑,不明就里了。
其实,任何组织里都有两套规则,只是多少不同而已。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在霍桑实验中的研究发现,一个机构内部除了有自己正式的组织体系外,一定包括有非正式社会群体,或者非正式组织,通俗地讲,也就是社会内部会存在两套规则体系,他对管理者的建议是管理者应该努力让非正式的社会群体保持积极的合作。
管理者都不否定组织潜规则的存在,而是试图适应,并使非正式群体保持合作。对一个新入职者来说,否认或者挑战潜规则显然不明智,并且现实中也很少有人这么做。
那么,难道只能入乡随俗,随波逐流了吗?笔者这么多年交往或关注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发现他们大多都经历了很复杂的环境,可又普遍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与品位,世事通达而又积极乐观,人情练达但又朴素诚恳。冯仑先生的著名语录,“傍大款、学先进、走正道”,就是他们状态与心态的一个小的缩影。
所以笔者的建议是,毕业生有可能的话,就业时选一个有良好组织文化的机构,如果能遇到一个好的上司,那便是你一生的福气。就如同打球一样,加入一个好的俱乐部,有一个好教练,培养了扎实的基本功,想不取得好成绩都很难。
所谓组织文化好的公司,就是其明规则能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组织规则的运行高效易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沟通顺畅。特别是绩效奖惩公正、及时等等。客观地说,我国目前达到这种状态的机构与组织凤毛麟角,但这些年来一直在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与组织文化建设。
如果进入一个明规则不灵,潜规则盛行的公司,也不必像怨妇一样,抱怨命运不公。笔者的建议是,熟悉业务规则,适应潜规则(当然,适应的尺度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并且不忘人类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观,如“真、善、美”等,这才是恒久成功之道。
切记,愤世嫉俗的书生不可能成功,以潜规则为利器打天下者的成功也无法持久。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诗人北岛抨击现实犀利、解气,可是你我凡夫俗子一定是既不愿为了成功而“卑鄙”,也不肯为了“高尚”而提早进了墓穴。所以我们只能是在适应“潜规则”与坚守“高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职场晋升要警惕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得来。
彼得原理
根据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员工最终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胜任的职位,“每个员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此,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据。”按照彼得的逻辑,如果一个员工在能够胜任的位置上任职,只是说明还在“晋升的过程中”,还没达到“最终”。
1 晋升:喜忧参半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获得了晋升!很多令人兴奋、好奇、新鲜的事情因为职位的升迁接踵而来,薪水上涨(即使涨幅很小,多少都会令人有点兴奋,不要奢望过高)、职权变化、待遇改变,甚至坐的位置、摆设都会随之改善。周围人的态度隐约开始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升的热度慢慢降下来以后,就会发现晋升在喜悦的背后居然藏着不少烦恼:原来自己一直被别人领导,现在突然增加了好几个下属,每个人都等着你安排做事;工作一下子改变了,原来你擅长做的销售,现在有人做了,而你需要做的工作,例如决策和统筹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人教你怎么做,你一下子就如同从一个熟手变成了新手上路了;N多个会议突然需要你参加,进了会议室茫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一堆同级别的部门主管都跑过来和你做跨部门沟通,然后又留下一堆问题需要你决定和回复;时不时的,你的下属跑过来向你请示,你需要给他们一个建议、意见或决策,但那些事情以前都是你的上司们做的;你的老板对你很客气,但看得出他对你的期望很高,期望你上了这个职位就能解决这个职位需要解决的或者更多的问题;你身边的人也有些微妙变化:原来和你走得很近的人可能慢慢开始疏远,原来不怎么接触的人近来频繁向你靠拢……
你必须自己应对这一切,自己想办法度过这段适应期。这个时候,你真切地感受到:晋升,喜忧参半。
2 晋升背后的原因
了解了“彼得原理”,对晋升失望之余,也会觉得不无道理。我们一起先看看晋升背后的原因:
原因一,你在原来的职位表现得很优秀,获得晋升了。看上去很正常,但背后的隐忧是,你是否胜任新职位的工作?需要多长时间适应和胜任?有没有人带领你适应新职位的工作?这些问题都会被埋没或忽视了。于是,可有可能的是,公司少了一个称职的销售人员,多了一个不称职的主管;或者公司少了一个称职的主管,多了一个不称职的经理;或者公司少了一个称职的经理,多了一个不称职的总监。
原因二,新的职位空缺了,一直没招到人,总得有人干活啊,你在公司做的时间不短了,上司对你的印象也不错,就你吧!于是你被晋升了。到了那个职位,人们理所当然地就认为你应该能完成那个职位的工作,你连滚带爬地学习并努力去完成。
原因三,虽然知道不胜任,也知道没有那个潜能,但是在公司做的时间也够长的,无才有德,把他晋升吧,作为他对公司忠诚的回报。晋升后的结果可以想象得到是怎样的了。
原因四,最近同行挖角很厉害,不升职可能就会造成人员流失,所以赶紧把他们晋升了吧,让其他公司没那么容易得手。
当然,很多公司都会有一套完善的晋升标准,但基于现今的人才市场求过于供,多多少少很多公司都会基于以上的原因晋升员工。至于晋升后是否胜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既然晋升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那么当晋升机会来临的时候,开心之余还需要想一想,自己是属于何种原因晋升的,再仔细想想如何尽快适应和胜任新职位。
${FDpageBreak}
3 人际网络重新洗牌
晋升之后,你的人际网络或许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些网络你需要建树,有些网络需要重新修葺。
晋升之后,合作的人群发生了变化。例如,晋升之前还是个“小兵”,平时合作的群体也是一般专员,偶然还会骂骂各自上司和老板以发泄不满。对于上一级的经理,通常都是配合和协助的关系,并且保持距离,因为毕竟是上司。晋升之后,你要经常合作的对象是其他和你同级别的经理们,你突然发现要适应一个新的合作圈子,适应他们的沟通方式,适应他们做事的习惯;而原来已经合作开的同事,现在更多的是配合和协助你的工作,即要管理一帮以前曾经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他们也好像一下子都和你拉远了距离,表面上对你很客气,但能够感受到某种戒备甚至是排斥。
这时候,你首要的是学习融入新的合作圈子———了解身边的经理做事的方式和习惯,尝试让他们认同你的能力,接受你的见解。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要抱着“让他们见识下我的能耐”的心理,但要在谦虚请教的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大家了解你的想法和主张。
而对于现在可能有点“百感交集”的下属们,则需要平息和安定他们的内心情绪,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多做一些维护关系的动作,以确认你们的交情、友情、合作关系并没有因为你的晋升带来任何的变化;与此同时,你需要逐渐建立在他们心中的江湖地位,取得他们对你能力的认同和信服,例如,提供方法帮助他们及时完成工作,工作取得成效时大声说出是属于大家的功劳,万一出了差错,自己站出来把责任担了,然后私底下找当事人做亡羊补牢的工作。
学习与上司、更高的管理层甚至老板做配合和协助,让他们发掘并认同你的能力。很多新晋升的新手,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以前万事都有上面的老大顶住,晋升后枪林弹雨地就直接落到自己身上了。当然,如果你以前没有一位能帮你遮风挡雨的老大,恭喜你,你一直在锻炼与高层管理人员或老板打交道的能力。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意识里,与下属、同级沟通问题不大,但一讲到与老板关系的建立就总担心有“媚上”之嫌。在组织日益扁平化、管理跨度变大、职位汇报线增加的当下,与老板的沟通方式难度也在加大,很多时候可能是向身在异地、虚拟管理的上司汇报。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方式中,千万别远离你的上司,要在企业内“360度”系统地规划发展内部人际关系,当然也包括与老板关系的建立。
如何与高层打交道?记住一个原则,不要使你的老板吃惊,让他们经常了解你的工作,了解下面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们处在高层,很多时候无暇顾及下面发生的事情和日常工作,但他们渴望有人能告诉他们这些信息,令他们得以掌控大局。不过留意一点,千万不要经常跨过你的上司去和高管或老板说太多事情。你可以做的是,越级沟通完后,都和你的上司汇报一下内容,让他不会有被架空的感觉。此外,随时更新老板对你的目标及执行的期望,在老板认为重要的领域尽早取得成果,关注老板经常愿意听取意见的人,同时不要尝试改变老板———以老板适合的风格进行沟通。
另外,你还需要建立一些公司以外的人际网络,因为随着职位的晋升,外部资源会是你价值增值的一部分,让他们对你有好感,并且觉得你有价值。维护好这些关系就是你未来的外部网络资源。总之,这个时候重新检讨你的人际网络,重新建立和改善你的人脉,有利于巩固你新晋升的职位,同时也为你之后的职涯发展做好铺垫。
${FDpageBreak}
4 冷静思考 自我评估
晋升之后,你宛如一个新人在新的职位上,所以重新对自己做评估很重要。在你重新构建的公司内部架构图上,你处在哪个位置,这个位置需要你做什么,你对这个位置的优劣势在哪里,你还需要改进什么?
评估的标准,可以从几个途径获得:首先,最直接的是从人力资源的岗位要求、职位说明书上了解到,不过,实际情况和说明书通常会有出入,而且说明书也未必会涉及到一些日常工作的细节;所以,除此以外,还需要找出同等职位和工作性质的人,特别是那些表现突出和优秀的,找出他们的长处和人们普遍认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标准;另外,在和你上司的交流沟通中,了解他/她对你的期望,也是一个参考的标准。
把收集到的标准归类整理好,下一步就是检视自己现阶段的状况与标准的对比。选出百分比最高的那一项,那是你的强项,说不准因为这点你获得了晋升,将它发扬光大,让提拔你的人情不自禁地点头:“果然没有升错人!”———要知道,提拔一个人也是有心理负担的,很担心事后发现所“升”非人,却又进退维谷。
选出百分比偏低的5-10项,看看哪几项是最重要的,想办法在这些方面提升自己。请教别人、观察楷模、看书学习或其他途径都会有所助益,这是另外的大话题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5 记住,你的“试用期”只有1个月
如同新入职一样,晋升也有“试用期”,而且“试用期”很短,通常只有一个月。当然,这一个月限期不会写在合同里,也没有人会明确告诉你。但确确实实地,晋升的一个月“试用期”,存在于你上司、老板的期待和寄望中,存在于你的同僚、下属的观望和质疑中
职场上不能对老板说的七句话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三月十七日发表职场顾问卡伦-伯恩斯的文章,介绍职场说话的禁忌。他说,每个人都有老板,就是给自己干活,还有顾客当你老板呢。保持老板与雇员之间关系的诀窍就是莫让老板觉得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给你的工作你干不了,要么你对自己的工作不屑一顾——那可就糟糕透了。
伯恩斯指出,这些话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可是职场经常听到的一些说法却违背了这些金科玉律。伯恩斯列出职场上经常听到的七句话,你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时候也会如此这般。这些话似乎很一般,甚至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可是你若是从老板的角度考虑就会发现,这样的话万万不可从你的口中说出。
第一,“这件事不归我管”。你知道吗?很多老板想得很简单,他们认为你的工作就是他们说什么你做什么。有时候给你安排的工作即便非你份内之事,你也不能这么说。相反,你要知道老板为什么让你做这件事。如果做这件事对公司有害,你就应该跟老板解释,提出委派他人去做也许更好的理由。这样说也许会管用,不过要看老板情况。无论如何都要记住,老板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份外工作也要做——你的好运来了。
第二,“这不是我的问题”。如果有人说什么问题不是他的问题,那是告诉人们那件事与他无关。这样的态度没人能喜欢,特别是老板。如果你对问题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你就什么也别说。最好的选择是努力工作,尽量补台。职场问题任何人都躲不开,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第三,“这不是我的过错”。这种话可不能说。人性很古怪。说一件事不是你的过错,其结果人们往往认为就是你的过错。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呢?工作有问题,需要解决——这才是人们应该思考的。不应该花时间追究责任,
第四,“一次就干一件事”。跟老板说你工作超负荷,老板不会对此表示歉意,也不会对你法外开恩。相反,老板会想,你要么讨厌自己的工作,要么不称职。如今每一个人都有压力,都在超负荷工作。如果你想幽默一把,就请注意有些话很好玩,会让感觉轻松。不过,有些人可不行,听了也许会骂街。
第五,“干这件工作我绰绰有余”。是呀,也许是这样。不过这是你的工作。你接受这份工作,可是如果你反悔了,那还是你的工作。如果对此不屑一顾,那你给人的印象会很糟糕。另外,做同类工作的同事会很反感,会不喜欢你。那会是什么结果?老板可不这样认为:“啊,这可是优秀的家伙,我要提拔他。”相反,老板会说:“真是个笨蛋。”
第六,“工作很容易,是人都能干”。你说这话也许是在告诉人们你很有才华,这工作对你来说小菜一碟。然而你给人的印象恰恰是“这工作很无聊”。老板可不愿意谁说工作无聊,也不喜欢有人说工作太简单。那样会贬低公司的价值。如果工作简单,就高高兴兴去做,而且要尽快做好。即便是“无聊”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去做。
第七,“干不了”。说什么事情干不了无异于老板面前摇红琪——找老板生气。就算那件工作确实干不了,这样说话会让人觉得你很无能。不论什么工作,老板为什么让你干?要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想想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或者达到要求的目标。这才是老板希望你做的。多数老板不希望你说什么事情做不了。
职场10种新人最失败
1:极不合群
王先生物流公司职员
虽然我们公司新进的职员上班时基本都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单据等,并不需要性格过分热情开朗或者为人八面玲珑,但是公司当然也不希望找一个类似于患自闭症的职员每天像空气一样地存在。新来的一批职员中有一个女孩子就内向得让人受不了。
她刚来上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是几点来的,往往是办公室中我偶尔头一抬,猛地看见刚才还空着的位子上已经有一个身影端坐在那里。下班时候也是这样,大家才开几句玩笑的时候看见她还在,刚回到座位上忽然就发现她的桌上已经清理一空,下班了。被她这么毫无声息地一来一往吓过几次,我们大家也都习惯了,最后几乎都渐渐忽略她的存在了。
本来,新人刚入职场,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天、吃吃饭熟络起来,有几个新人的确是这么做的,也已经融入了大团体,但是这位新人愣是坚持每天自己带饭来,时间一到,微波炉里一转,就躲到会议室的角落里一个人吃闷饭去了。周末同事们搞过几次小范围的活动,一起吃饭、唱歌什么的,也从没见她参加过。如此不合群的新人,大伙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也有几位好心的同事一开始主动找她搭讪,可是她最多礼貌地回答一下,然后就又跟得了自闭症一样,一言不发。后来同事私底下聊起,有人用“太可怕了”来形容她。
2:太爱表现
刘先生广告公司总代理
我们公司新进来的一个员工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的座位在我斜对面,我们互相可以看到半个头。当然平时没事是不会刻意去看他的,但是几个月相处下来,我发觉有很多次听他打电话,还真不那么习惯,就会偷偷看他两眼。
他本身是学日语专业的,但是工作中暂时没有他专业的“用武之地”。然而,他似乎并不甘心这样的状况,仿佛不用到日语就难受得无法工作似的。于是,平时同事交流或者开玩笑,有事没事他总会夹杂几句日语,如果在场有人听得懂还好,问题是同事中没有一个懂日语的。他也不顾这样的表现会让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反感,一边讲一边还要看看其他同事,尤其是女同事,那种眼神就像是在炫耀:“瞧我日语讲得多顺溜。”
几乎每隔两天,他都要打一两通完全讲日语的电话,一开始我还纳闷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日本客户啊,所以听到他对着电话听筒日语讲得欢畅,我就会多看他几眼,瞧他那语气、强调,也是在打私人电话。公司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打私人电话,但是这样张狂地表现自己,未免过头了吧。大家知道你会日语,也犯不着如此强调的。
3:推卸责任
韩小姐人事专员
我最讨厌的新人是那种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听不得别人批评,总喜欢推卸责任。别看新人一般都很嫩,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人“以嫩卖嫩”。仗着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就什么事情都拿自己是新人来做挡箭牌。一旦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还不忘加上一条理由:“我是新来的,所以原本不懂这样的规矩。”
有一些新人直到做了一两个月后,还会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新人的心态,觉得其他同事应该照顾自己。有什么问题也一概不管自己的事。新人开始一两次说自己没经验犯了错没关系,大家都可以谅解,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势必引起旁人反感。
在职场中,推卸责任的人本身就不受人尊敬,何况新人与周围的环境还没有完全磨合好,这样如何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我只能说,这样的新人,往往面临人际关系的危机。
4:行为怪异
姚先生贸易公司业务组
我们曾经来过一位新员工,刚进来的时候没发现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那时正好是冬天,天气还算好,大部分人认为并不是很冷,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发觉这位新员工进入办公室总是戴着帽子。她的帽子是连着衣服的那种,而且全黑。一开始大家都没觉得什么,可后来发觉她每天都是同样的打扮,而且进了公司也没有脱掉帽子的意向,整个一天上班都是保持这样的装束,不免让人觉得怪异。
经过查证,发觉她并没有秃发、掉发的尴尬,就更加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戴着帽子。最近大片《达芬奇密码》上映,我们越发觉得她的背影看上去很像电影中的异教徒,不由得让大家都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另外,她走路的声音也很轻,整天戴着帽子不发声音地移来移去,平添大家的恐惧感。
后来我们试着跟她提出,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她是很执着地喜欢戴帽子吧。到最后,我们实在忍无可忍了,向公司领导反映,公司领导出面向该员工提出了想法。最后该新员工也很知趣地改换门庭了。
${FDpageBreak}
5:自作主张
Julian贸易公司销售主管
我们公司曾经来了一位新员工,第一天进公司,就毫不介意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哎,电脑借给我用一下!”还没等同事回答,已经一把把电脑抢过去使用了,同事看了长久无语。隔了几天,她又擅自使用别人的洗面奶等化妆品,正巧被同事看见,就生气地质问她:“你怎么可以随便用别人的东西?”可是她好像一点没有羞耻感,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以为是公用的,就使用了。”
同事听后,真的是一肚子的火。从这以后,同事们的物品上都贴好名字,省得私有物品被当作公用品被人使用。也是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公司没有一个同事愿意跟她主动说话。
这样过了没多久,这位新人也总算感觉到异样气氛,很自觉地申请了离职,原因是不适合该岗位,但实际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人与人交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都要与人为善。且走到哪里都应该有最起码的礼仪。想要人际关系如鱼得水,就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至少要考虑到别人的立场。这位新人处处自作主张,其后果可想而知。
6:敷衍了事
麦先生展会公司项目负责人
新人来公司,总是要从基本的工作开始做起,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整个工作环节的流程。何况,展会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就是这样,筹备期比较长,工作内容也比较繁杂琐碎,但是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会对最终举办成功一个项目有成就感。在漫长的准备阶段,展会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宣传、招商、租借、反复确认等,不断地打电话给参展商确认一些细节问题。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整天握着听筒打电话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的一位新人就因此而受不了,开始“捣浆糊”了。找全了名单叫他第一遍打电话推荐我们正在筹备的这个展会,问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参展,他一开始打得很卖力,可是毕竟工作太单调,后来他就开始偷懒了。我在旁边偷偷观察他,发现到最后,凡没打通的或者暂时找不到负责人的电话,他就忽略不打了。然后向我们报告说这些单位不准备参加本次展会。
这是何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又会让公司产生多少损失?这样的新人一开始太让人诧异,经过我暗示指点,也没见他工作态度积极一点,反而因为有了“前科”而让我放不下心,每次他报告什么事情有问题或者无法完成,我总会认为他有敷衍了事的嫌疑。我相信没有哪个公司喜欢拥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
7:不拘小节
李先生部门主管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讲究个性,原来公司里有个新来的,男生,他戴一个耳钉,头发染黄,一小撮一小撮的。每次一进来都会令大家眼前一亮,牛仔裤上剪几个大洞,电脑包斜挎在身上,走起路来松松垮垮。做事明显带有自我标签,而且喜欢跟潮流。我为此特地跟他谈过,他说穿西装穿得太死板了,没有年轻人的感觉。我就让他到写字楼的大门口,看看走下来年龄差不多的人穿的是什么。
一些新人真的很不懂礼貌。进门自己先进、出门自己先出,主管、同事走到他身边说事情,作为新人第一时间要站起来,这些都是很基本的礼仪,而我看到很多的职场新人,往靠垫上一靠,二郎腿一翘,很没有教养。企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个团队,你过了头就会影响大家。
8:眼高手低
苏小姐文员
我在公司工作10年有余,也算是公司的老职工了。近两年公司新进来的员工比较多,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要比过去早得多,接受新东西也快,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可是总觉得他们太浮躁,拿八面玲珑当聪明智慧。
刚参加工作,一些新人跑腿、倒水、帮忙做事都还蛮勤快,可是撑不了一个月就原形毕露。毕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都不够。工作久了,一些学生感觉比较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