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现代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报道,始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临床资料逐渐增多,采用传统刺灸法,观察到不仅能使症状消除,亦可致包块缩小。70年代起,穴位注射之法应用广泛,药液多为胎盘组织液、当归注射液等,穴位埋植法也有一定效果。80年代以来,临床工作者对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本病表现出浓度的兴趣。认为氦氖激光的微热效应、电磁场效应等综合刺激作用经能量的转换,可温通经络,激发经气,从而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温运痰湿,活血化瘀,行气消瘕的治疗目的。除穴位激光照射外,隔姜灸用得也较多。目前,各种疗法的有效率在90%左右。
慢性盆腔炎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维胞、中极、归来、关元。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二)治法
药液:胎盘组织液、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2毫升加5毫升生理盐水。每次任取一种药液注射,亦可用不同药液在不同穴位注射。
选主穴2个,配穴1个,每穴注入0.5毫升药液。穴位可轮用。注射时,进针不可过深,以得气为度,缓缓推入药液。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子宫。
配穴:分3组。1、中极、气海、关元、肾俞、血海、足三里、关元俞、三阴交;2、八髎;3、子宫、内分泌、盆腔、卵巢(均为耳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如为附件炎、输卵管不通等症,加取第1组配穴,每次照射共4穴;如为盆腔内肿块,加第2组配穴。效不显时,酌加第3组。
用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埃。主穴加第1组配穴,输出功率为3~5毫瓦,子宫穴照射10分钟,配穴每穴照5分钟;主穴加第2组配穴,输出功率为25毫瓦,每次共照射20分钟。耳穴用导光纤维直接接触皮肤,输出功率为7毫瓦,光斑直径4毫米,面积为12.56平方毫米。每次选2~3穴,每穴照射5分钟。均为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艾灸
(一)取穴
主穴:气海、中极、归来。
配穴:大肠俞、次髎。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加配穴。每次取2~3穴。操作可用传统法隔姜灸亦可用经穴灸疗仪灸照。传统法为:取纯艾做成直径1.5厘米,高1.8厘米的艾炷,置于0.4厘米厚之鲜姜片上点燃,每穴灸3壮,每壮约需6~7分钟。灸照法为:用经穴灸疗仪,灸头固定在穴位上,穴上置0.2厘米厚之鲜姜片,每次灸照20分钟,温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度。上述均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约需二~三疗程。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关元、肾俞、三阴交、第十七椎下。
配穴:气海、腰眼、大椎、八髎。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欠佳时加取或改取配穴。每次选用2~3穴,先按摩穴位,待周围络脉显露后,即用三棱针点刺,按症情轻重而决定点刺数量及深浅,再以投火法或抽吸法拔罐5~10分钟。出血量少则3~5毫升,多可达数十毫升。
并可先取罐具以闪火法吸拔,留罐15~20分钟,再以三棱针(亦可用皮肤针)迅速点刺十数下,散刺轻刺,以微出血为准。接著艾条薰灸15分钟。
上穴方法每日或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下腹痛:归来、水道,腰痛:命门、肾俞、气海俞、腰阳关;腰骶痛:关元俞、膀胱俞、上髎、次髎、炎性包块: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处。
(二)治法
敷药制备:炮姜30克,草红花24克,肉桂15克,白芥子、胆南星各18克,麻黄、生半夏、生附子各21克,红娘子、红芽大戟各3克。用香油5斤将上药炸枯去渣,按每斤油加入樟丹240克,1.5斤油加麝香4克、藤黄面30克,摊成大膏药每张重6克,小膏药每张重3克,备用。
使用时将所选穴区洗净拭干,把膏药加温烘烊后贴穴,除阿是穴用大膏药,余均用小膏药。夏季12小时换药1次,冬季2日换药1次。月经期停用,12次为一疗程。
温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归来、足三里。
(二)治法
先让患者排空小便,以1。5~2寸毫针剌入穴区,得气后,采用中等剌激1~2分钟。然后在针柄上套一2~3cm长的艾段,点燃。为防烫伤,可在穴区方一纸垫,待艾段燃尽针冷后出针。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要三个疗程。
中医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
已婚女性对于黄褐斑应该非常熟悉,黄褐斑常出现在妇女分娩前后,常见于颈部、鼻部及口周围。黄褐斑会对女性的面容造成影响。中医指出,主要是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导致,而中医针灸能调理肝脏和气血,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针灸治疗黄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太冲、气海、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2、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3、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随症取穴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
除此以外还在皮损部位针刺或围刺主要是疏通局部气血。还可以随证加服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等。1疗程10次数每次20-30分钟开始隔天一次。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以下病机有关:
1、情志不随,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畅,颜面失养;
3、年老精亏,肾阴亏损,导致虚火上炎,肌肤失养,肾之本色泛于颜面;
4、腠理受风以致气血不和、不能濡养颜面。
临床表现:淡褐色或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常对称分布在唇周、额头、颧、颊、鼻、眼角、太阳穴等处,有的呈蝴蝶形,无自觉症状,初期有的患者有些发红而且淡淡的斑不会被发现一经发现已经长了很长时间,春、夏季加深、秋,冬季变浅。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颜面有斑块,腰膝酸软,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紫斑块,苔薄细,脉沉细。
2、肾虚火旺:颜面有斑,有时有些黑褐色斑块,有的也伴有腰膝酸软,倦怠无力,质红少苔脉沉细有时数。
3、脾虚湿阻:面斑呈黄褐色,纳呆脘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有时弦。
中医祛斑偏方
方一:番茄、黄瓜、柠檬、鲜玫瑰花瓣各适量,洗净后合在一起榨压取汁,再加入蜂蜜,不拘时间随时饮用。番茄、黄瓜富含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一种肽,对活化人体的某些生物酶和生物学上的氧化还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柠檬富含柠檬酸,常饮此汁可促进皮肤代谢,消除色素沉淀,使肌肤变得红腻白嫩。此方对代谢功能紊乱引起的面色暗黄较为有效。
方二:人参10g洗净,银耳25g泡发后洗好,鸡蛋1个煮熟去皮,三味一同放入水中以文火熬煮2小时,凉后调入蜂蜜食用。人参、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和皂苷类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促进皮下毛细血管畅通,抑制色素沉着,使面色变得白嫩红润。此方对机能性失调引起的面色暗黄较为适用。
方三:人参10g煎水,山药50g去皮切块,红枣10枚洗净,猪瘦肉50g切成末,小米100g淘净,一同入锅煮成粥,日服一剂。此方具有益气益血、悦色丰肌之功能,适用于脾弱血虚、元气不足引起的面色暗黄。
方四:粳米100g、绿豆50g,淘净,加水熬成稀粥,出锅前加入猪肝片(100g量),猪肝熟烂后即成,日服3次。此方具有清热养血,洁肤褪黄之功效,适用于血虚气弱引起的面色蜡黄。
牙痛怎么治疗?试试中医针灸疗法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感染所引起的。
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也就是说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这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感染所引起的。
牙痛的治疗中医针灸疗法效果不错,一般可通过祛风泻火,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合谷、颊车、下关。配穴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 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当然,平时应该做到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学会合理刷牙的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细菌,减少菌斑形成。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和唾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发现蛀牙,及时治疗。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牙痛严重的可吃些芬必得胶囊。
中医针灸治疗痤疮的方法
中医认为多数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肺胃郁热,上蒸颜面而致,其证多属实证。且与患者心情有关,如果长期精神不舒,热毒之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腠之间,或流窜于经络,以致气血脉络受阻,瘀久化腐成脓而致脓疮。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头颈部稍向前倾,颈部大椎穴充分暴露。用碘伏将患者大椎处消毒,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大椎穴,一般点刺3~5下,点刺深度中等,再在大椎处快速拔上火罐放血,放血量约3~5毫升,每星期2次,8次为一疗程。
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故采取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阳经又常为热毒之邪蕴积。大椎及督脉穴,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在大椎处放血能泻肺胃蕴热,起到条达气机、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