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心脏病患者的食疗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饮食选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脏病患者,饮食的选择更是不容忽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心脏病患者的食疗禁忌,希望能避免心脏病患者走进饮食误区。
1、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2、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3、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4、少量多餐。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5、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6、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
7、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孕妇吃草莓可预防贫血 吃草莓的禁忌
孕妇可以吃草莓吗?虽然,在孕期有很多食物是不能吃的,但是也会有很多食物是有好处的,草莓就是其中之一。准妈妈适量的吃一些草莓具有预防贫血等功效,在吃的时候还应该要了解一下禁忌都有哪些哦。
孕妇吃草莓的好处
预防孕妇贫血。酸味食物可促进肠道中铁质的吸收而草莓本身也含铁,所以孕妇吃草莓可以有效补铁,预防孕妇缺铁性贫血对母亲和胎儿都有益处。
防止掉发。草莓含有叶酸,鞣花酸,维生素B5和B6,这有助于防止你的头发稀疏与脱落。此外,矿物质,如镁和铜等,有助于防止真菌生长和头皮屑。自制草莓发膜也非常适合你的头发。
补充维生素C。草莓营养丰富含有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此外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草莓中就含有维生素C 60毫克。孕妇通过吃草莓可以补充维生素C,可以防止牙龈出血等因为缺少维生素C而出现的症状。
增强记忆力。假如你想增强记忆力,那就在你的日常饮食中添加草莓。草莓含有非瑟酮,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类黄酮,能刺激信号通路,有助于提高你的记忆。根据发表在神经病学年鉴的研究,每周吃两个或更多草莓能帮助老年妇女延迟记忆衰退。
促进胎儿骨骼发育。同时胎儿的发育特别是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矿物质,但钙盐要沉积下来形成骨骼离不开酸味食物的协助。此外育婴专家指出草莓是补酸佳品孕妇可以吃。
那么,孕妇吃草莓需要注意的禁忌是什么呢?
孕妇吃草莓的必知禁忌
草莓不能和钙剂一起吃。草莓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在和钙剂一起食用时会以钙剂中的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这类物质在胃肠内很难消化吸收,会随着粪便排除体外,降低钙剂的补钙功效。还容易引起结石。 常见的钙剂有:钙片,牛奶,豆腐等。
不买畸形莓。正常生长的草莓外观呈心形,有些外地产品色鲜个大,颗粒上有畸形凸起。吃口比较淡,中间有空心。这种畸形莓往往是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造成的,长期大量食用这样的果实,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不能食用畸形莓。
表面颗粒太红的不要买。正常草莓表面的芝麻粒(种子)是金黄色的。如果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
草莓属于凉性的食物,不宜和油腻的食物一起食用,油腻的食物在食用之后需要胃肠保持一个良好的消化功能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而在吃草莓之后会导致胃肠偏向虚寒,导致油腻食物难以消化,还可能引起腹泻。
洗莓不浸泡。草莓色泽鲜亮、颗粒圆整、蒂头叶片鲜绿者为优,颜色泛白或泛青都表明果实未熟。如果有白斑或灰斑,说明存在病害,洗前须先挑出丢弃。清洗时先摘掉叶子,但不要把蒂头叶片去掉,特别要注意的是清洗时不能浸泡。因为去蒂头的草莓若放在水中浸泡,草莓上可能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草莓内部,反而污染更多。
孕妇吃草莓好处多,以上禁忌也要多注意哦。
秋季进补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进补也有应注意的禁忌。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