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喝什么粥好冬季养生药膳粥
白术猪肚粥
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60克。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药渣,入粳米同煮成粥。猪肚捞出切块或片蘸麻油、酱油佐餐。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溏泻不爽。
参枣米粥
党参1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放在沙锅内,加水泡发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适量,蒸熟后,扣在盘中,将党参、大枣摆在糯米饭上,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后浇在枣饭上即成。可做早餐食用。此米饭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百合粥
鲜百合30~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改文火煮40分钟,放入百合煮熟即成。食时加入冰糖。早晚各服一次。具有益脾、定喘、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少痰、气喘、乏力、食欲不佳而时有虚热烦躁者。
健脾养胃粥
山药、红枣、薏仁、小米、百合、葡萄籽粉等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健脾药膳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这类药膳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调中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气弱的人群,经常出现精神困倦、四肢软弱、气短懒言、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脘隐痛、便溏腹泻、舌质淡、苔白、脉缓无力等症状。
感冒的食疗药粥有哪些?
风寒感冒时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促进感冒治愈。
同时,感冒后人的胃口较差,肠胃消化系统不好,喝粥可以促进吸收。另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也很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下面介绍四款感冒食疗药粥。
生姜苏叶粥生姜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最好“武器”,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有祛痰、祛寒、补气、除痘、平喘的作用;苏叶也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在一般药店就可买到。具体做法是:苏叶10克,生姜3片,将白粥熬好后放入,再煮沸就可食用了。
生姜大枣粥效果与生姜苏叶粥相似。做法是:将米放入锅中,干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将米搅拌均匀后,放入大枣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许盐。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两种粥温热效果很强,幼儿、眼睛严重充血和患痔疮的人不宜食用。
杏仁粥杏仁(去皮)20个,大米50克。加工时先煮粥,快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至熟,然后加少许白糖或食盐。该粥可以止咳定喘、祛痰润燥。
神仙粥将糯米50克冲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50毫升,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使身体微热出汗。此粥专治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懒、乏力、发热等症。
夏季养生 清心食疗
在炎热的伏天,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饮食上,最好以素食为主,黄豆和豆制品(如豆腐)有利于心脏健康,还可多食冬瓜、西瓜,有利于排除暑湿之邪。民间有“清汤冬瓜”、“西瓜翠衣”的说法。为了消除或预防夜寒,日常要服用一些生姜,多喝凉白开水或绿豆汤,可以解暑除渴。
生活小提示:伏天中,气温高、湿度大,不可久坐在暴露在外的木料上,否则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另外伏天不宜在室外露宿,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中成药:因暑湿造成的头晕,可服用藿香正气丸。风热感冒,可服用双黄连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