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10年一调整?根据年龄特点,有重点的调整!
婴幼儿时期从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随着时间延长,身高和体重逐渐增长,体力活动量增加,身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也持续攀升,所以饮食习惯应适当的调整,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
各个年龄段,该如何调整饮食习惯?
1、儿童时期
部分儿童承受着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过未引起父母重视。其心理问题跟饮食息息相关,不妨多吃蔬菜来缓解不良情绪,如西红柿、绿叶蔬菜、黄瓜以及胡萝卜等等。
2、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黄金期,随着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心理活动也随之改变,情绪波动幅度大,变得敏感且多疑,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眼光。此阶段体内缺乏镁和维生素D可影响情绪,所以应着重补充,前者可以从坚果、燕麦以及香蕉中获取;后者可以从沙丁鱼和三文鱼中获取,必要时听从医生建议用维生素D剂。
3、20多岁
20多岁时应注意营养均衡,少吃或不吃快餐,也不能采取极端的饮食法,如纯素食或生酮饮食。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又多样化,每餐中都要有主食、蔬菜和优质蛋白质,远离高油和高糖分食物。
4、30多岁
30多岁时应着重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鲜枣以及柿子椒等,能提高抵抗力;着重吃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红肉和坚果等,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维持神经系统健康。
5、40多岁
40多岁时可采取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为烹调油,多吃新鲜蔬果和坚果以及海鲜类,能帮助缓解压力,又能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同时也能减轻更年期不适症状。
6、50多岁
50多岁后多吃浆果类,如蔓越莓-蓝莓以及草莓等,其中含有抗氧化物质,能延缓大脑衰老,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另外,每周吃2~3次深海鱼,其中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温馨提示
60岁后应多吃种子类和坚果,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保护组织细胞,避免受到自由基损害,又能对抗炎症因子。70多岁应多喝牛奶、乳制品、含钙蔬菜等,能维持骨密度;同时适当的晒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跌倒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