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膳食养生 >

防治心血管疾病13大误区

时间:2014-05-20 来源: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网友投稿

目前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心血管疾病是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下面让小编来带大家避开心血管疾病十三大防治误区:

误区1: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呢?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可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而死亡。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误区2:好不容易活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误区3: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误区4: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5: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误区6:血脂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药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

误区7: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误区8: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尽量不吃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所以有畏惧心理。他们觉得血脂高点儿,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降脂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一个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类降脂药获益很大,这时候支持我们使用该药的砝码无疑会加大。

误区9: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都应该认真地治疗。

误区10:想吃啥就吃啥

现在许多人都热衷于在餐馆就餐,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的居民中有1/4的人每天在外就餐,辣的、麻的、酸的、甜的,想吃啥点啥。另外,很多人认为,大病初愈后身子亏血亏气,要大量进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拼命往患者肚子里塞。还美其名曰:“现在生活好了,一定要想吃啥就吃啥。”

这是老百姓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的普遍误区。餐馆的饭菜油大、味咸,经常食用对健康极为不利,在外就餐频率越高身体的脂肪含量就越高,极易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应该控制在外就餐的频率,尽量在家中就餐。自己烧菜做饭时要控制食用油和食盐的用量,少吃煎炸食品。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的罪魁祸首。体重超标、爱吃咸的、过度吸烟喝酒的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青睐对象。所以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讲一定不可以想吃啥就吃啥,而应是该吃啥就吃啥,该吃多少就吃多少。

误区11:喝红酒预防心血管病

医学证据表明,适量饮酒会升高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好胆固醇,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一定心脏保护作用。但饮酒并不单指饮红酒,饮酒的心脏保护作用与酒的类型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饮酒的形式,规律性适量饮酒益处更明显而不规律的纵酒或酗酒危害更大。相比酒精带来的对心血管的好处,临床医生们更重视酒精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临床证据显示,酒精与口腔、咽喉、食道、结直肠和乳腺等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女性乳腺癌与饮酒不存在阈值关系,只要饮酒即增加乳腺癌风险,与喝多少、喝多长时间没有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心血管病的分类

现如今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心脑血管疾病早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但是医学上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不是单一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众多疾病的统称。那么,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可见胸闷、心悸不宁、心慌气短;心率不齐;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气紧、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2.脑血管疾病

如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

每天一杯豆浆可预防心血管病

  197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蛋白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功效。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大豆定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并发布了“大豆蛋白保健标注”认可公告。按照这个公告,一份大豆食品中,只要含有6.25克以上的大豆蛋白,就可以标注为“心血管保健品”。而每人每天只要饮用由25克大豆制成的约250毫升豆浆,就可以有效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忠诚的心脑血管卫士

  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与肥胖、高血脂等密切相关,而归根到底,实为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胆固醇、多饱和脂肪食物的结果。大部分肉类食物所含脂肪和热量较高,而蛋黄、畜肉、奶类中,则含胆固醇或饱和脂肪较高,过多进食,均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但豆浆却不然。它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在质量上可与优质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等相媲美。与此同时,其热量和脂肪含量却相对较低,且所含脂肪的85%为不饱和脂肪酸,又不含胆固醇,却含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均具降脂、降血压作用),因此,被誉为价廉物美的心脑血管保健佳品。

  而且,豆浆中特有的大豆卵磷脂、皂苷、异黄酮等几十种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的作用,能提高对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还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同时兼备增强免疫力、延缓机体衰老的功效。

  此外,豆浆中丰富的钾元素也有助于降血压,适量的钙、镁元素则能帮助提高心肌功能。

  常饮豆浆还可以帮助瘦身。此皆因豆浆营养丰富而热量低,还含有抑制体内脂质和糖分吸收的磷脂、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成分。例如,餐前喝一杯豆浆,同时吃一些高纤维食物,如蔬菜、粗粮或磨豆浆残留的豆渣,不仅摄入的热量低,还能让人产生饱腹感,防止过度进食,从而减少由肥胖引起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的危险因素,间接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贵在坚持,舒畅关爱全家健康,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饮用一杯豆浆,让自己拥有一颗健康跳动的心吧。

  健康小贴士

  五谷,如大豆、大米、小米、玉米、高粱等,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精华,对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癌等,具有良好的保健价值。混合五谷,制成豆浆,营养又健康!

  长寿五豆豆浆

  【配料】干黄豆30克,黑豆10克,青豆10克,豌豆10克,花生10克。

  【提示】五豆浸泡充分后清洗干净,混合放入九阳豆浆机杯体中,加水至上下水位线之间,接通电源,按“五谷豆浆”键,十几分钟后豆浆自动做好,即可饮用。

  【益处】长期饮用此豆浆,有助于降脂、降压、降糖,保护心脑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中老年人日常养生保健的佳品。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

  1. 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心血管病的分类
  2. 每天一杯豆浆可预防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