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提高免疫力?
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往往这个时候的身体状况不佳,时常会打喷嚏、咳嗽、血压升高,并且每次冬季到来之时都不能为之缓解。那么,冬季如何提高免疫力呢?
1、多饮开水
冬天虽然不像夏天那样大量出汗,但仍需多喝水,这会使鼻腔和口腔内的黏膜经常保持湿润。经研究证明,白开水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透过细胞膜而被身体吸收,让人体器官中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强,进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晨起后一杯水,尤为重要。
2、不吃或少吃糖
我们知道白血球有吞噬病菌的能力,它的这种能力会受甜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能力数值为14,吃糖馒头之后变为10,吃了糖点心之后变为5,吃奶油巧克力之后数值为2,足可见甜食对免疫力的巨大危害。另外过多的甜食会使正常的弱碱性体质向酸性体质转变,酸性体质却是各种疾病产生的温床,易感染疮、疖、扁桃腺炎等各种疾病。
3、不留长指甲
指甲的长短跟免疫力也有关系,近日有研究指出,指甲长度超过指尖3毫米,那么指甲缝中所含的细菌量大约是短指甲的5倍,这些细菌包含一些传染病源,如流感病毒等。因此要勤剪指甲,使其与指尖平齐,洗手时还要认真清理指甲缝。
4、给鼻子保暖
天气寒冷是造成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那是因为鼻子没有做好保暖工作。一般情况下鼻子的温度通常会低一些,这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天气太冷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前戴好口罩或围巾,帮鼻子取暖。
5、多喝酸奶
酸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源于它里面丰富的益生菌,可以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每天一杯酸奶的力量。
6、清洗鼻子
预防感冒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因为鼻子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第一道“过滤器”,最好每天使用淡盐水清洗鼻腔、鼻窦,另外还要认真清洗脸上的各个部位,可以有效地避免污染物通过眼睛、鼻子或口腔进入体内而引发感冒。
为什么寒冷冬季易感冒?追根究底是这3种原因!
严寒冬季是感冒高发期,尤其是流行性感冒,轻者只是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和嗓子疼痛以及四肢无力等,重者可引起多器官衰竭,进而威胁生命,那为什么在严寒冬季易感冒呢。
为什么冬季易感冒?
1、受凉可降低免疫力
冬季气温低,一旦受凉就会降低免疫力,不能更好的对抗致病菌,从而诱发感冒或其他感染。正常情况下能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身体上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对抗致病菌感染的免疫力也需足够能量。天气寒冷时为能维持体温正常而需更多的能量,相对来说对付致病菌的免疫系统能量减少,使得免疫系统不活跃和免疫力低下,此时致病菌趁虚而入,进而导致呼吸道感染。
2、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严寒冬季为能维持房间内温度,大部分家庭门窗紧闭,户外活动量也有所减少,就是因为生活习惯和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增加感冒风险。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封闭环境中,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微生物,从而降低空气质量,细菌会侵入身体而诱发感冒。
3、感冒病毒在低温的鼻粘膜上复制
在寒冷冬季,鼻腔中的寒凉环境正适合鼻病毒繁殖和复制, 鼻病毒是引起感冒的主要因素。
寒冷冬季如何减少感冒次数?
1、注意身体保暖
免疫力弱的人需做好身体保暖,尤其是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寒气入侵。另外儿童新陈代谢速度快,需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服。若穿的太多孩子出汗后受凉,易感冒。
2、出门时戴上口罩
经历过新型冠状病毒风波后,人们意识到戴口罩的重要性。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出门都要戴上口罩,能阻挡感冒病毒传播,降低患上呼吸道感染风险。另外戴口罩也有利于鼻腔保暖,降低感冒次数。
3、多参加体育锻炼
不能因为天气寒冷而一直待在房间内,即使在冬季要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规律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寒能力,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更好的应对感冒病毒。但运动锻炼出汗后需注意身体保暖,不能一下子把外衣脱掉。
4、注意个人卫生
感冒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会通过手接触口鼻传播。所以需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能少于20秒。
5、注意开窗通风
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注意室内空气流通,这样能降低房间内微生物浓度,减少感冒次数。另外免疫力差的人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温馨提示
免疫力差的人尽量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预防感染。另外均衡为身体摄入营养,不能盲目进补;保证有足够睡眠,每天至少睡够7~8个小时。
偏食儿冬季易感冒
寒冬季节,偏食宝宝由于营养不均衡,容易导致抵抗力变差,常常因为感冒发烧而成为“医院的常客”。专家指出:偏食是造成3-6岁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感冒易发的冬季,为了孩子的健康要对偏食儿“纠偏”。
据统计,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宝宝都有不同程度的偏食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偏食?如何帮助宝宝获得更均衡的营养,让全面均衡的营养成为宝宝生长发育和长期健康的基石呢?这还得从宝宝餐桌上的小秘密说起。
宝宝为何会偏食
原来,宝宝不爱吃新食物是“天生”的。宝宝不愿意尝试新食物,部分是源自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对待新食物宝宝们都会有一种天生的“陌生感”,而这种陌生会让生性敏感、小心的宝宝产生“恐惧”,结果当然就是排斥。所以宝宝对“眼熟”、“口熟”的食物更有偏好度。
方法1: 妈妈熟悉,宝宝也熟悉。
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间对食物的喜好度,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宝宝更熟悉和乐意接受妈妈所食食物的味道。
方法2: 宝宝熟悉有过程。
宝宝在接受新食物前有一个很长的适应期,但有75%的妈妈在宝宝“拒绝”5次,甚至只有1、2次后,就误以为宝宝以后再也不会喜欢这种食物,忽略了宝宝对食物的熟悉过程。
方法3: 宝宝熟悉讲方法。
宝宝在尝试熟悉某种新食物前,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呢。宝宝会反复观察和尝试食物,“一闻,二玩,三吃”,但很多妈妈都不太了解宝宝的这种行为,阻止宝宝把玩食物,从而妨碍了宝宝熟悉新食物。
宝宝偏食危害多
宝宝先天偏爱“眼熟”的食物,而妈妈后天的“偏”养也为宝宝偏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惠氏金宝宝专家顾问团专家、国内著名儿科营养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坦言:“就是因为很多妈妈后天对宝宝的溺爱,以及过分的担忧,更加重了宝宝偏食的状况。”
1-7岁为宝宝偏食好发期,也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显性危害”和“隐性危害”不容再被忽视。
1. 显性危害须重视:
偏食宝宝营养摄入不充足、不均衡,易出现生长发育等各种显性问题。偏食宝宝的体重、身高,甚至智力发育指数都可能比正常宝宝低。此外,偏食宝宝因为饮食不全面,不能很好地从饮食中获取充足的营养来提高免疫力,抵抗力也经常不如正常宝宝。
2. 隐性危害别忽视:
“隐性危害”是指某些偏食宝宝,因偏食行为造成营养素摄入量不够,以及更为普遍的“营养摄入不均衡”问题。妈妈们可能不知道,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良的宝宝更容易出现极端性格等问题,另外家长的过度施压更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等隐性问题。
“行为+营养”完美补偏
妈妈们是不是有方法规避宝宝偏食的健康风险呢?惠氏金宝宝专家顾问团专家、国内著名儿科营养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给宝妈制定了补偏计划:“行为+营养”双管齐下。
长期行为计划:10次不少,20次不多
宝妈不能过分“偏”养,行为干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宝妈们要给偏食宝宝提供健康的饮食,也要给宝宝选择食物的自由,对于宝宝任何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有意识地扩大宝宝对食物的选择面,尽可能让偏食宝宝尝试新食物。任何一样孩子不吃的食物都应变换方法耐心尝试,10次不少,20次不多。
“7+7”全营养计划:打破“营养缺乏怪圈”
偏食宝宝到底“缺”在哪里?专家指出,主要是两个“7”的缺乏,一个是 “7”类膳食摄入不全,即肉、鱼、蛋、奶、蔬菜、水果、谷类吃得少,面临多种营养素缺乏;另一个是“7”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即维生素C、D、E、叶酸、钙、铁、锌的缺乏非常明显。
因此,宝妈想要宝宝健康成长,一定要注意这个全营养补充,帮助偏食宝宝逐步改善偏食习惯,也可以选择专门为偏食宝宝打造的全营养配方奶粉,如惠氏膳儿加等,均衡宝宝每日的膳食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