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教你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1、虽然说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社会上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只能生一个宝宝,所以会特别的宠爱自己的独生子女。但是无论怎样的宠爱孩子,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掌握一个宠爱的尺度,从小就过分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对父母越来越叛逆。
2、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讲礼貌、讲文明。那么父母们也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以防孩子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们最信赖的人,所以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极为的重要。特别是要重视早期教育。
3、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在幼儿时期总是懵懵懂懂的,很多事情不分轻重,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耐心指导,口头教育。不能够随便动怒,以免吓到孩子,而且家长暴躁的性格是十分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还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惧怕感,那么就不利于亲密的亲子关系。
4、学会表扬孩子,中国的家长比较的内敛,很好很主动的表扬孩子,只会指责孩子的所以缺点和不好的地方。孩子做的对的事情一定要主动的表扬,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对于错的地方就需要耐心的讲解。指导与引导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点。
如何培养孩子求知 婴幼儿早期教育目的
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了孩子未来的性格趋势和学习自觉性。根据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启蒙式或游戏式的方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一、锻炼孩子感知能力
孩子从小的感知器官处于不完善阶段,随着成长各个功能也在逐渐成熟。我们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声音、语言、视觉等刺激性感观来促使孩子对世界产生认知能力。这对孩子的智力和生理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孩子不断的累积新的知识和经验,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日后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训练语言和思维
宝宝的语言能力要经过三个阶段,最开始的是模仿时期也就是咿呀学语期,这时候的孩子对外界的声音很感兴趣,会试着用自己的模仿方式跟你进行沟通。第二个阶段就是理解语言阶段,这时候的宝宝会对我们所说的单词或者简短语句进行分析和理解,慢慢的会产生语言和形象的挂钩。第三个阶段则是表达语言阶段,基本上这时候的宝宝可以跟你进行简单的对话,或者做出自己的反应用词。此时,我们应该赶在宝宝学会表达语言阶段前,不断的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诱导和开发孩子不同的语言天赋和能力。
三、培养孩子求知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遭的事物都特别好奇,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会理解我们融入我们的生活。作为父母,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耐心并且热情的倾听和解答孩子的疑问。满足孩子的求知,开拓他们的事业,丰富他们的知识,对孩子会是很好的鼓励方式。这样他们会更有信心更有勇气的面对生活。
婴幼儿早期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关爱宽容善待他人
主要是移情的训练
孩子的成长是身体的成长伴随心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从0岁开始观察培养。相信细心的在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肯定会着手开始宝宝的“移情”训练的。
移情就是识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是影响个体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家长应结合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0岁~1岁
尚未形成自我意识 不具备移情能力
认识他人以认识自己为基础,移情能力的发展是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紧密关联的。l岁前的婴儿,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状态的意识还比较差,通常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及自身之外的事物,因而,也较难在认识他人情绪情感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反应。你会发现,1岁之前的孩子常常会抱着自己的脚丫啃来啃去,或者会抓伤自己,因为,脚丫等对他们而言就像玩具一样,他们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那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由于物我不分,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能很好地识别他人的情感状态。虽然,婴儿经常会因为看见别人哭自己也哭起来,但这只是受当时情景的感染而做出的一种不自觉的情绪反应。
教育提示
家长要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供孩子抓握、踢打,让孩子在感知、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地认识自己和外界事物。如,在小宝宝的床上方悬挂一只彩色的铃铛,并将绳子拴在他的小手能够触及的地方。当宝宝无意中触到绳子时,铃铛就会摇动发出声响。多次重复之后,他就会发现自己只要触到绳子,铃铛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从而意识到自己牵动绳子与铃铛发声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的活动,小宝宝就能逐渐地认识到哪是自己的身体,如何控制身体的某一部分做出某种动作,做出何种动作才能带来某种结果,从而逐渐加强他的自我意识。
1岁~2岁
开始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变化 移情能力萌芽
12个月~18个月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明晰,能够区分自己与外物,开始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但是对自己及他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认识仍然不足,很难深刻把握对方为何会有如此变化,不知自己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因而,此时的幼儿通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对方的情感变化做出反应。如,1岁多的孩子,看见他人开怀大笑,他可能也会一起笑;看到他人伤心痛苦,他可能也会闷闷不乐。1岁半以后的孩子,看见小伙伴摔倒,他很可能会跑过去抱对方,或者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对方等。
教育提示
1、家长要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比如在陪孩子观看动画片等儿童节目时,或专门拿出时间,给孩子提供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卡片、木偶,引导孩子观察不同人物的不同表情。在观察的时候,家长应注意用言语提示孩子关注人物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只要他们能够注意到不同人物的外在表情差异,就可以了。
2、引导幼儿描绘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感受,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安慰。如问孩子如果被小伙伴拒绝后的心情如何,此时最希望别人为你做什么。然后,尝试着推及他人,让孩子想像他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如,宝宝的玩具坏了,父母可问问他现在的心情怎样,再进一步引导孩子推想如果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被你弄坏了,那个小朋友会有怎样的心情。
2岁~4岁
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增强 具备一定的移情能力
二三岁以后的幼儿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社会交往范围扩大,社会交往经验也逐渐丰富。因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更强,而且开始跳脱自己的经验与体验,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对他人的情感做出一定的情绪反应,开始走出自我中心。如,在一定的经验积累基础之上,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下,孩子应该会知道爸爸工作了一天之后非常累,如果自己听话,给爸爸捶捶背或端杯水,就可以减轻爸爸的疲劳。
教育提示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不只是要求他们能关注到别人外在的表情与行为,还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场景,判断别人此时内心的情感体验。因而,应结合实际情景,引导幼儿根据当事人外在表情与行为判断其内心感受,帮助幼儿逐渐理解不同情景下人们会有不同感受。如,某一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在与亲人团聚时会感到欢欣喜悦,与亲人分离时则伤心难过,。
4岁~7岁
开始体验较复杂的情绪 移情能力进一步发展
五六岁以后的儿童,其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更为丰富,对事物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因而,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注意到角色地位和经验背景对个体情感的影响等,开始理解人在不同情景下会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开始注意到即使同一情景之下,不同的会有大不相同的感受。如同样是划破手指,大人与小孩的感受是不同的。
教育提示
1、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并根据他人的要求做出适当的反应,而非单纯地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出发,独断地做出情感反应。例如,当同伴摔倒后,问问同伴“疼吗”、“要我扶你起来吗”,在征得同伴的意见之后再行动。
2、结合实例,引导幼儿认识同一情景下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感受,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表现。如,同样是丢失十元钱,对于穷苦人家来讲是莫大的损失,而对于富裕家庭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再如,同样是小朋友摔了一跤,都是疼痛万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号啕大哭,有的则可能只是流下无声的眼泪,有的则可能默不做声,从外表看不出他有任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