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与三伏灸有什么不同?可以同时贴三伏贴和三伏灸吗?
冬病夏治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养生方法,也是预防慢性疾病复发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三伏贴与三伏灸都属于冬病夏治的一种。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滋平,为我们大家讲解三伏贴与三伏灸有什么不同?可以同时贴三伏贴和三伏灸吗?
三伏贴与三伏灸有什么不同?
三伏贴和三伏灸都是针对三伏天治疗的手段,具体的区别如下:1、治疗形式不同。三伏贴是贴灸的一种,而三伏灸主要利用艾灸进行治疗。2、功效强度不同。三伏灸的主要用材是艾叶,艾叶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功效,且通透性很强,因此对于阳虚体质很明显的患者,推荐进行三伏灸。
可以同时贴三伏贴和三伏灸吗?
三伏贴和三伏灸的疗效、手法是一样的,因此患者可以同时贴敷。三伏灸温阳、散寒的作用比三伏贴更加强,因此更适用于阳虚体质明显的病人。对于冬天经常手脚冰冷的阳虚体质患者,可以在三伏贴的基础上,再进行三伏灸治疗,这样可以达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女性手脚冰凉、宫寒怎么用天灸治疗?
李滋平医生解释说阳虚体质的主要病因是气血、阳气的不足,因此手脚冰凉、宫寒等明显阳虚体质的女性可以用天灸进行治疗,具体治疗如下:1、对于气虚的女性,可选择关元、气海等穴位补气。2、对于阳虚严重的患者,可以再加肾俞、腰阳关等补气补阳的穴位。3、足三里、手三里、三阴交穴位的贴敷也有利于调理肝脾肾,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
以上就是李滋平医生为大家讲解的关于三伏贴与三伏灸的知识,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预防慢性病的发作。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怎么使用?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方法,我们要清楚它的适应症,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所用。那么,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三伏贴怎么使用?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三伏贴真的有用吗?三伏贴是什么原理?
三伏贴主要是在冬病夏治理论中使用的药贴,很多患者关心这种药贴的效果。那么,三伏贴真的有用吗?
三伏贴真的有用吗?
三伏贴是有用的。经过临床各项数据表明,三伏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伏贴是什么原理?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在最热的三伏贴,以辛温祛寒的药物贴敷到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治疗冬病的效果。因其药性温热,适合慢慢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所以受到很多人的的青睐。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
三伏贴在冬病夏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都会采用这种方法。那么,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配方是什么?
哮喘
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配方: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约2.5×3cm、厚约0.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
过敏性鼻炎
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配方:甘遂、麻黄、细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贴药保留4h左右.
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
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配方: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