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适宜泡脚 泡脚养生大有讲究
泡脚养生大有讲究
首先,泡脚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的上班族,甚至青少年都可以在晚睡前泡个脚。
泡脚不能蜻蜓点水,应该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才能起到解乏、保健作用。一般来说,水温不能太低,40摄氏度左右,刚开始泡脚时微微烫脚就合适。建议在泡脚同时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这对中老年人降低血压也有好处。也可以根据个人不同体质、习惯,在刚开始泡时水温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热水,不断加温。
如果条件允许,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脚时可做些足底按摩,尽量不要看书、看电视,否则容易“引火归元”,达不到泡脚养生的目的。
泡脚的时间也有讲究,可以是下午晚饭前,也可以是晚睡前,但是晚上泡脚后不宜马上上床,可以在室内活动活动。一般不建议饭后半小时内泡脚,这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女性如果在经期,注意不要乱用中药泡脚,以免引起痛经等情况。
不适合泡脚的人群有哪些
1、心脑血管疾病、血压有波动的人群,尤其是低血压患者,容易出现晕厥。
2、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下肢供血不足,建议糖尿病人泡脚的温度,绝不要超过40℃,泡15分钟左右。
3、妊辰、月经期的女性,建议清水泡脚,温度不要过高。药汤啥的就算了,可能会刺激到性腺反射区。尤其是孕妇,还可能会胎儿不好!!
4、有严重出血病的人,咳血、吐血、脑出血、胃出血等,有各种内脏出血的人,泡脚时间不要过长,足底按摩什么的,您更是别做了。
5、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不建议泡脚。
哪些人群不适宜泡脚
1、正在发育期的儿童。
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泡脚水温不宜过高,经常用过热的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 。
2、空腹或过饱者。
空腹或过饱的人不宜泡脚,因为泡脚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3、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泡脚虽好,但是泡脚之前要弄清楚什么人不能泡脚,泡脚的注意事项,做到正确泡脚,这样才能养生保健。
4、肾衰竭、心力衰竭等各种危重患者。
肾衰竭、心力衰竭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所以这类人不宜泡脚。
5、处于妊娠及月经期的女性。
处于妊娠及月经期的女性不能泡脚,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6、糖尿病患者。
有糖尿病的人对水温的高低也应特别留意,因为这类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使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烫伤。
7、老年人泡脚要小心。
老年人泡脚需要格外小心,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
老年人,特别是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8、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
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不宜泡脚,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 、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这类人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9、冻脚不能烫。
脚被冻了,说明受到极冷风寒的侵袭,温度低过身体正常耐受程度,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此时如突然用热水烫脚,会使温度从冷到骤热,皮肤、肌肉经受不起几十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从而加重了冻脚的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使肌肉与骨剥离。
因此,冻脚时应用手适度揉搓,使脚发热,而不宜用热水泡脚。
10、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
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哪些人不适宜泡脚
泡脚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养生方式,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所有情况都适合泡脚,列出了一些不适合泡脚的人群。
1、饭前饭后不要泡脚
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特殊人群泡脚时间长致晕厥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温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脚部外伤患者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老人泡脚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6、婴幼儿没必要泡脚
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每天用温水把小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寒露养生要护脚 用陈皮生姜泡脚
春捂秋冻,但是到了寒露时节就不再适合秋冻了,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转寒,俗话说“寒露不露脚”,寒露后养生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要穿好鞋袜,也可以用陈皮、生姜来泡泡脚。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它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如果说白露是从炎热到凉爽的转折,那么寒露就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转折了。
关于寒露节气,一直流传着“寒露不露脚”的习俗。为什么这个时节不能露脚呢?寒从足生,尤其是此时节过后,万物随寒气衰退,天气由热转寒。
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节气,寒露后,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逐渐衰退。中医学认为,寒露过后,避免受凉,对于身体保健十分重要。
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注意脚部的保暖,以防“寒从足生”。“寒露不露脚”,正是这个道理。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因此,寒露过后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同时还能提高抵抗力。
推荐两个暖身药浴方:
1、陈皮泡脚
将柑橘的果皮,经过干燥处理之后,就变成我们常说的“陈皮”。陈皮是一种常见中药,除了可食用之外,其实还可用于药浴。其中质量最好的陈皮是以冬柑的皮晒制而成,有化痰止咳、理气燥湿、健脾和胃的功效。陈皮药浴特别适合体质偏冷的女性浸泡,可有效的达到改善手脚冰凉的功效。
陈皮能缓解手脚冰凉的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橘子皮内含有挥发油,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消除身体的疲劳,新鲜橘子皮中含有的挥发油较多,但是并不适合用于浸泡。因为新鲜的橘子皮表面可能会有农药残留以及保鲜剂等的污染,用来浸泡有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的问题。
经过了干燥之后的陈皮中所含有营养成分,还可通过热气的作用,趁着肌肤毛孔张开而渗透进皮肤内,刺激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滋润肌肤,身体保暖作用。陈皮药浴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将橘子皮晒干保存,在泡澡之前,将陈皮加入到米酒中煮过之后,留下皮渣,放入到不用丝袜中,然后将其放进洗澡水中浸泡即可。要是觉得浸浴太麻烦的话,还可直接选择足浴,同样也可以改善手脚冰冷的问题。
2、生姜泡脚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有许多是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来泡脚的盆装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一般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