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

艾灸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

时间:2017-06-01 来源:中医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用尿不湿,而孩子长大后,我们要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但总有很多孩子会尿床,严重的会延续到8、9岁。这种情况医生称为遗尿症,而治疗遗尿症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为您介绍的是艾灸的治疗方法,下面为您介绍不同类型的治疗。

1、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型:

这类型的儿童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智力迟钝,喜暖怕冷,四肢偏凉,小便次数频,量多,色淡,舌质淡,苔薄白。

治法:温补肾气,固涩下元。

操作:用艾条灸关元、中极、肾俞(双),采用温和灸法,每个穴位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脾肺气虚型

这类型的儿童多表现为疲倦乏力,不爱说话,活动后汗出量多或入睡后出汗,形体消瘦,面色偏黄,不润泽,不爱吃饭,大便量多,质稀,夹有不消化食物,舌苔薄白。

治法:补益脾肺,固涩下元

操作: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双), 肺俞(双),三阴交(双),采用温和灸法,每个穴位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关元为任脉之经穴,小肠之募穴,配合中极灸之除能治疗遗尿等病证外,亦具有防病保健和强壮的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足之三阴经交汇点,其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等多种病证,灸之治疗遗尿功效尤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灸之除能治疗小儿遗尿等多种病证外,尚有防病保建和强壮的作用。肾俞,肺俞均为膀胱经背俞穴,灸之能补益肺肾。

艾灸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大的神经干支,从第四、五腰椎,第一骶椎的脊神经出发,经臀部、下肢的后外侧,直至足部。坐内神经痛多由于椎管内病变及椎间盘、脊柱病变,或盆腔及骨盆疾患引起。

自我诊断

沿臀部、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有持续性、放射样疼痛,并伴有下肢行动困难,疼痛可表现为钝痛、刺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形式。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家人炙疗穴位

穴位名称 位置 主治 炙法

肾俞穴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腰膝酸痛 艾条炙15分钟

大肠俞穴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腰脊强痛 艾条炙15分钟

环跳穴 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

骶管裂孔连线上的外1/3与2/3

交点处 《针炙甲乙经》:“腰胁相引

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

痹不仁,环跳主之。 艾条炙15分钟

承扶穴 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 腰、骶、臀、股部疼痛,

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 艾条炙15分钟

自我炙疗穴位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医宗金鉴》道:“委中穴,主治腰夹脊沉坠疼痛……风痹疼痛……”

炙法:炙条炙10-15分钟。

承山穴: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腰背疼、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炙法:艾条炙10-15分钟。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医宗金鉴》道:“阳陵泉穴主治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艰难……”

炙法:艾条炙10-15分钟。

老中医按语: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邪气客于分肉之间”所为,寒湿入里、气血痹阻,所以在患病期间,切不可过食生冷之品,或外感风寒湿气,注意下肢的防寒保暖;可以将粗盐炒热装入布袋中,沿着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进行热敷熨烫,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医生建议: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器具用三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疼痛灸)既可,每天或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三孔艾灸盒一个,五年陈艾条四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灸治。

胃疼怎么办,艾灸疗法帮你缓解

最常见的缓解方法就是吃止痛药,但是止疼药有时候又治标不治本,所以这里跟大家聊聊艾灸来缓解胃痛,因为艾灸是一种绿色健康的方式,只要方法得到,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遗症,供大家参考。

在中医理论里,胃痛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外邪犯胃

饮食伤胃

情志不畅

素体脾虚

而通常用艾灸缓解胃痛的原理是温胃散寒、通经止痛

艾灸操作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左手食指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右手拿起艾条后靠近腹部的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距离皮肤约3cm,用悬起法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而不感到灼烧疼痛为度。

是的,还是只需要艾灸一个穴位,中脘穴。

中脘穴胃之募穴,艾灸这个穴位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

疳积的艾灸疗法

技术一

艾灸穴位:脾俞(双)、胃俞(双)、中脘、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②艾炷灸:每穴可灸壮,每曰1次。③隔药灸:将丁香、苏叶、吴茱萸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兑入冰片少许,将药面敷平于穴位上,然后两麦粒大艾炷放在药面上灸之,每穴可灸2~5壮。

主治:形体较痩。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不思乳食,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技术二

艾灸穴位:章门(双)、四缝、膏肓俞(双)。

操作规程:艾炷灸。取章门、膏肓俞,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隔物灸亦可。以三凌针点刺四缝穴出浑浊稠液为佳。

主治: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技术三

艾灸穴位:神阙、关元、长强,章门(双)、脾俞(双)。

操作规程:①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②隔盐灸:取神阁穴,凡脱证急用粗盐填平肚脐正中,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主治:极度消瘦,皮肤干枯有皱纹,毛发干祜,精神委靡,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无泪,大便稀溏或清稀,舌红嫩或光红少津,苔少,脉弱。

推荐阅读:

  1. 艾灸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2. 胃疼怎么办,艾灸疗法帮你缓解
  3. 疳积的艾灸疗法
  4. 崩漏的艾灸疗法
  5. 带下过多的艾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