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猪扇骨汤健脾祛湿
如果你的脸上容易长痤疮、青春痘,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是湿热体质。湿热体质除了会影响皮肤外,还容易诱发许多疾病,如黄疸、石淋、热淋等。那么湿热体质应该如何调理?湿热体质的人吃哪些食物可以祛湿?
湿热体质养生方案
湿热体质对身体是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的,因此,有着湿热体质的人应在平时多加调养,以清除湿热,让身体能更好的维持在健康的状态。
一、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二、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三、克制过激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四、湿热体质的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丝瓜,葫芦,冬瓜,藕,西瓜,荸荠等。
五、湿热体质的食谱推荐
扁豆鲫鱼汤——健脾祛湿
【原料】扁豆、木棉花各15克,蜜枣2个,鲫鱼肉100克,陈皮3克,生姜2、3片
【步骤】
1、鲫鱼煎好,浇上一些清水,扁豆稍微翻炒一下;
2、将鲫鱼、扁豆、泡好的木棉花陈皮、生姜、一碗热开水一起放入炖盅,盖上盖子,隔水炖一个半小时。
【功效】炒后的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止泻的功效,与木棉花陈皮炖鲫鱼,为春湿时健脾祛湿的养生汤品。
山药猪扇骨汤——健脾祛湿
【原料】猪扇骨1斤2两左右,陈皮5、6片,铁棍山药2两,茨实、莲子、茯苓各30克,生姜3片
【步骤】
1、猪骨切块后过水,山药切段;
2、将所有材料倒入高压锅,加水后煲半小时,加调料后即可。
3、老式煲汤法,则可先大火煲10分钟后,转文火煲1小时。
【功效】健脾祛湿,若是选用猪肩胛位置的扇骨、靠近猪尾的尾龙骨来煲汤,祛湿效果更好。
六、湿热体质饮食禁忌
湿热体质的人最好少吃胡椒、龙眼肉等助长湿气的食物。
胡椒:
凡湿热型黄疸之人忌食之。《本草纲目》云:“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对阳黄之人来说,多食则易增剧病情,助长湿热之邪,黄疸不易退去。
龙眼肉:
甘温果品。《本草汇言》说它“甘温而润,恐有滞气”。湿热性黄疸应多食清淡利湿之物,龙眼肉滋腻助热,不利湿热之邪的排泄,故阳黄与阴黄之人皆不宜食。
鹅肉:
民间视为大发之物。唐代食医孟诜认为“多食令人发痼疾”。明·李时珍也指出:“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中药大辞典》中说:“湿热内蕴者勿食。”阳黄为湿热型黄疸,故多食鹅肉则弊多利少,甚至有弊无利,加重病情。
鸡肉:
黄疸多属肝胆湿热内蒸,饮食宜清淡不宜温补。《医林纂要》认为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实际上内外有实邪者皆当忌食,食医王孟英明确告诫:“疸症忌之。”尤其是湿热偏重的阳黄之人,更不宜食。
鸡蛋:
为高胆固醇食物。《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多食动风阻气,……疸、痞满,皆不可服。”因此,湿热型黄疸及寒湿型黄疽皆不宜食。
南瓜:
为甘温益气之物,多食有阻遏气机之弊。《本草纲目》认为“多食发黄疸”。清·王孟英也认为“疸痢胀满皆忌之”。故阳黄之人湿热壅滞者,应忌之。
想要祛湿?四种方法就够了
体内湿气重的话就很容易影响器官功能运转,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女性想要保养身体的话就必须先除湿,那么生活中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祛湿呢?
1.坚持运动
道医认为体内有湿毒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因此不爱运动。而越不爱运动湿毒的问题就会越严重,因此日常一定要注意加强运动,要感觉越懒越要运动,比如说跑步,瑜珈,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饮食要清淡
研究发现湿毒和平时和“三高”饮食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特别是一些油腻而又不好消化的甜食、油炸食品、甜食等都有可能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加重湿毒的症状。此外一些生冷的,冰凉的食物也会影响到人体消化功能的吸收,从而加重湿毒。因此建议日常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同时要尽量减少凉性食物的摄入,如果要吃寒凉性食物的话,建议在烹调的过程中加入如辣椒,生姜等温性的食物。
3.避开潮湿环境
研究发现在春季,夏季都是湿邪入体的高发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季节的湿气较重。因此中医认为湿毒队了因为自身代谢出现问题以外和平时的生活环境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比如说一些阴冷的,潮湿的环境就会使得湿气进入体内,因此平时要尽量减少在这些环境中生活。比如说不要住地下室,平时要积极开窗,使用空调不要把空气的湿度调得过多,不要睡在地坂上等等。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穿没有完全弄干的衣物,洗头洗澡之后要马上擦干。要经常把裤子,衣物拿到太阳暴晒等等。
平时要避免淋雨,特别是冬季有雪或者霜降的情况更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4.多晒太阳
每天至少在阳光下晒20分钟。
哪些中成药有祛湿作用的
体内湿气不及时去除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威胁的,引起体内湿气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环境等等,还有些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吃冷饮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体内湿气重。祛湿的方法有很多,那么哪些中成药有祛湿作用的?接下来将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祛湿的中成药有: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 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 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哪些中成药有祛湿作用的?相信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以上介绍的几种中成药药性都是比较温和的,因为正确服用可以起到比较好的祛湿效果,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