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四季养生 >

处暑寒来 养生保健要注重4大方面调养

时间:2015-08-26 来源:保健养生 作者:网友投稿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

处暑养生之道 起居精神饮食运动缺一不可:

一、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二、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三、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四、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处暑养生温馨提示:

1。穿着提示:

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

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

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

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处暑吃西瓜小心腹泻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炎热即将离开,天气逐渐转凉。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后气温开始变化,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良性食物,多吃可滋阴润燥的食物。

处暑后,少吃西瓜等凉性食物

处暑过后,“秋老虎”要发威了。专家建议,应当早睡早起,养成晨练的习惯。“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有利于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有利于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饮食方面,不可大肆进补,否则将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建议少吃凉性食物,如金银花凉茶等,多吃一些清热滋阴的食物,如木耳、百合、莲藕等。

值得注意的是,入秋之后,西瓜就应该少吃了。“‘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秋季易发生腹泻,多吃西瓜这样的凉性水果,还容易引发腹泻,尤其孩子更要少吃。

鲜活贝类多寒,夏季适宜多食,入秋后应减少食用。

处暑后饮食注意事项

处暑后在饮食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滋阴防燥

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除此之外饮食还应该以清淡为主,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2、健脾祛湿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3、少食肥甘

肥甘是泛指肥腻甘美的厚味食物,如动物脂肪、甜腻食品、煎炸之物等。这类食品虽味美香甜,但不可多食。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过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处暑时此类病更要注意预防。

4、清热安神

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5、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6、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处暑后大家在饮食方面最好注意上述提醒哦!

处暑来临温度变化大 养生需注意4点

每年处暑一到,就代表着秋天即将到来。进入处暑节气,天气非常的干燥,很多人不能适应这样的天气,这个时候要做好养生保健的工作。

处暑有什么变化?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3、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处暑时节各地有什么习俗?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休渔期”结束,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可以捕获到种类繁多的海鲜。此时,一带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还有些地区有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站长统计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福州人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处暑”到了,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过了处暑这个节气,人们的饮食起居就要有所变化。老福州人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处暑时节,也是龙眼大量上市的时候,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处暑应该如何养生?

1、要坚持适量锻炼,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2、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3、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4、保护脐部,预防疾病。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处暑来临需拒绝烧烤 两款食谱可常吃

处暑的来临代表着我们正式进入了秋季,那么处暑吃点什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处暑时节吃什么可以养生保健。

处暑饮食有6原则

1、注意滋阴润燥: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除此之外饮食还应该以清淡为主,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2、多吃有酸味的食物:进入秋季后肺经当值,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在秋季应该适量的多吃些酸性食物。过一段时间后,橘子和山楂将要成熟,这个时候不妨多吃这两种食物,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功效。

3、补充维生素:秋季必须要多吃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西红柿、鲜辣椒、茄子、马铃薯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同样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的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季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4、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秋季养生小常识认为,蛋白是我们人体的生命基础,因此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都应该保证优质蛋白的充分摄取。比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因此适量的增加一些蛋白质可提高免疫力。

5、注重加温食补:到了秋季食补是最重要的一种养生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老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在秋季可以适量的吃一些属温热性的食物,比如鲜辣椒、鸡肉等,如果有喝酒习惯的话不妨适量的少喝一些酒,其中白酒、黄酒是最适合的选择。

6、拒绝烧烤:秋季气候变化大,而且还干燥,而辛辣烧烤类食物大部分都燥热伤津液,这些食物会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因此在秋季对于这些辛辣类食物一定要拒绝,比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同时也不要吃得太油腻。

处暑吃些什么好?

芹菜:芹菜性凉,味甘辛无毒,平肝健胃,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芹菜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

秋葵:秋葵虽然有个“秋”字,但每年3到11月都是它的采收期,5到9月则是主要盛产季。目前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能增强身体耐力,强肾补虚,同时因其热量低,所以还是不错的减肥食物呢。

海带:要问海带有啥宝,其中含碘就是宝。海带无论爆炒还是凉拌都各具风味,除此,海带煮糖水也是味道一流。秋燥最适宜来一碗冬瓜海带老鸭汤了,既滋补又祛湿。

莲藕:莲藕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无论是促进新陈代谢还是缓解疲劳,它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莲藕虽小,浑身是宝。除了蕴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以外,它还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

马蹄:处暑时节,秋燥甚浓。马蹄对克服津气干燥有很好的疗效。马蹄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人参”的美誉,生吃解渴,下菜养生。处暑时节,甚为干燥,马蹄水煎汤汁对滋秋润燥有很大的帮助。

推荐处暑养生食谱

1、凉拌芝麻菠菜

准备20克的芝麻,新鲜的菠菜300克,食盐、香油、鸡精适量。把菠菜洗干净备用,水烧开后把菠菜放进去烫熟,然后捞起来沥干水分,放入盘子里,加入香油、食盐、疾病搅拌均匀,然后撒上芝麻就可以食用。

功效:可以补肝益肾,润燥和舒心。

2、猪心炖百合

准备一颗新鲜的猪心,50克左右的干百合,料酒和食盐适量。把猪心切开洗干净后,切成条状,然后放进炖盅里,再加入百合、食盐和料酒,炖的时间差不多在1小时左右,就可以食用。

功效:可以润肺止咳,润燥,清心和安神的功效。

处暑节气,在饮食起居方面要做到调节有方,做到早睡早起,早起有利于肺气的吸收,早睡能够避免秋季的肃杀之气。在精神调养上,由于秋季的季节原因,不少人有悲秋的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时候要注意收敛神气,让神志处于安宁的状态,可以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字,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推荐阅读:

  1. 处暑吃西瓜小心腹泻
  2. 处暑来临温度变化大 养生需注意4点
  3. 处暑来临需拒绝烧烤 两款食谱可常吃
  4. 处暑节气吃哪些蔬菜水果?处暑饮食和起居的细则
  5. 处暑养生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