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秋老虎肆虐 饮食起居全方位防秋燥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早晨起床时会感到嗓子发干,皮肤干燥。俗话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居家日常,我们如何应对处暑后的秋燥呢?
处暑节气“秋老虎”肆虐
中医学认为,处暑过后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秋阳肆虐,温度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伴有津伤失润的表现,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热,一偏于寒,也就随之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多发生在初秋,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燥热症状,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症状;而凉燥多发生在晚秋,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伴有津液不足的现象,如嘴唇干燥,连续干咳,胸闷,皮肤干痛,舌苔薄白等症状,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
全方位助你抗击秋燥
饮食:增阴液减燥腻
有效防治“秋燥”,在饮食上可适当当“增”和“减”。
1、增液养津蔬果不缺
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处暑过后饮食以清淡甘润为主。
多数蔬菜和水果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可适当摄入一些蛋白质提高人免疫功能。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但要注意适当与适量,否则胃肠道出现“食积”难消化,会适得其反。
此外,煮妈们推荐处暑后可煲梨、白木耳、百合以及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另外多喝水、淡汤、豆浆、牛奶等。
2、减辣少肥腻
处暑后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如生葱、胡椒、烈酒等。脾虚患者、胃火旺盛者、老年人及儿童,尽量少吃肥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作息:增加1小时睡眠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居家:适当湿度可润燥
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锻炼:平缓运动保阴气
处暑养生防燥,离不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因此散步和登山是处暑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锻炼时适当补充水分,可使人体不因锻炼多汗而脱水生燥;应注意锻炼时常调减衣服,以使秋燥不易近身。
处暑后易秋乏 6个小动作可有效缓解
处暑标志着暑气的结束,此后很多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秋天来临。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
“秋乏”是正常生理现象
从中医来看,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咽干、口干、鼻子干都是秋乏的表现。导致秋乏的主要原因是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天气凉快后,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也就随之出现,机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
很多人疑问,"秋乏"为什么跟着处暑来?中医认为,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西医则认为,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人的身体处于过度消耗阶段。
但是无论哪种医学解释,“秋乏”其实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秋乏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处暑后如何解“秋乏”?
1、吃减轻秋乏的食物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这是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处暑后在饮食调整上应多吃些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2、伸一个懒腰
伸懒腰,让肌肉得到放松,身体也会感到更舒服。我们在伸懒腰时,胸腔器官会对心脏、肺部产生一定的挤压,可以使心脏更多的运动,从而将氧更多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手指像梳子一样梳理自己的头发,这样可以促进头部血液的循环,亦可以让头脑感到轻松。
3、多睡一小时
处暑后,晚上争取在10:30之前睡觉,因为11:00以后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开始下降,它们同样需要休息。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每天最好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
4、晒太阳打开灯
充足的阳光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然而,当处暑来临,阳光的照射便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雨天也会增多,这样人体的褪黑色素就会增多,从而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感觉心情低落。所以,上班族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开阔,显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阴雨天,可以将屋内的照明设施打开,同样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
5、办公室增“氧”
“秋乏”状态与上班族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办公室适宜养芦荟和吊兰,它们能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把被认为能致癌的甲醛转化为像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
6、来一杯醒神茶
处暑节气后,上班族感到秋乏,可适当喝些绿茶。绿茶在防“秋乏”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秋燥”的作用。
三种食物可常吃
缓解秋乏,可常吃三类食物。首先,就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作为辅酶,维生素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秋天水果和蔬菜非常丰富,比如西红柿、茄子、葡萄、梨、柑橘等,都能帮助克服疲倦。
其次是碱性食物。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碱性食物有苹果、海带及新鲜蔬菜等。
再者是富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因能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兴奋神经系统,使人抵抗疲倦。含咖啡因的食物有茶叶、咖啡和巧克力等。
处暑来临不宜过早大补 养生需注意6点
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即表明暑天宣告结束。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
处暑养生需远离两误区
1、食用苦味食物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秋燥尤为严重。肺为娇脏,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处暑养生仍要以生津润肺、止咳防燥为主。在五味中,苦味属燥,而苦燥对津液元气的伤害很大。《皇帝内经·素问》中也有提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所以,在处暑时节,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多食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来润肺防燥。
2、进行大补
虽然,天气凉爽使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但是此时并不是最好的进补时机。因为,经过夏天的消耗,人的肠胃还比较虚弱,此时如果大补特补,盲目服用人参、鹿茸、甲鱼、阿胶等营养极为丰富的补品,不仅达不到很好的滋补效果,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加重秋燥症状。
处暑养生小常识
1、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2、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3、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5、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6、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可在床头摆放散发香气的水果,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处暑养生有四原则 这些食物可常吃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人们应饮食有节、忌肥甘厚味、不可挑食、不勉强进食、忌怒后进食,特别忌讳过冷过热的食品。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应该怎么吃?
1、饮食清洁
处暑是夏秋转换的时机,暑气仍有余威,食物易于变质。俗话说“病从口人”,进食不清洁的食物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必须注意饮食卫生。饭菜做适量,力求不剩饭。糕点等不可放置过久,严防蟑螂、苍蝇的叮咬。生吃瓜果时,一定要洗净。饮食不宜偏嗜,宜多样化,才能起到全面营养人体的作用。
2、少食肥甘
肥甘是泛指肥腻甘美的厚味食物,如动物脂肪、甜腻食品、煎炸之物等。这类食品虽味美香甜,但不可多食。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过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处暑时此类病更要注意预防。中医主张饮食宜清淡。从古到今的养生经验说明,饮食清淡是长寿的重要原因。应多宣传过食肥甘厚味之危害,指导人们科学进餐。
3、冷热适中
食物的温度也要适当。人对饮食冷热的要求不尽相同,一般说,阳性体质者喜冷饮,阴性体质者喜热饮。随人所好,可适当调节饮食的温度,但切不可过冷过热。食物寒温失宜,不仅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且会损伤人体阴阳之气。
4、多吃酸果
夏秋交叠,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葡萄不但“酸”,还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白葡萄润肺,绿葡萄清热解毒,紫葡萄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
推荐几款食物
鲤鱼:鲤鱼能除湿开胃、利水消肿,因此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这种湿热的环境中食用。另外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适合儿童、孕妇、老人等各类人群的肉类食品。
鸭肉: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
黄瓜:老黄瓜可谓消暑热的一大“法宝”。老黄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黄瓜。黄瓜的瓜皮本来是青绿色,但成熟时间久后会逐渐变为黄色,故又称为老黄瓜。其清热消暑能力强,且寒凉性少,是中伏天应对暑热天气的良好食材。
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是鲜藕应市之时,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绿豆粥:夏日炎炎,不少主妇会熬一大锅绿豆汤给家人当水喝。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可选择熬绿豆粥这种稍温和的吃法。
酸梅汤:到了夏季三伏天,能喝上冰凉的酸梅汤可谓是神清气爽,而酸梅汤里有个很重要的食材,就是乌梅。中医认为,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主治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酸梅汤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芽: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作用。
这3款食谱可常吃
百合莲子汤
材料:干莲子75克,干百合100克,冰糖75克
做法:莲子清水浸泡4小时,百合清水浸泡一夜,二者冲洗干净。将百合和莲子放入锅里,加清水,大火煮沸,放入冰糖,用小火煮40分钟即可。
黄豆猪骨汤
材料:大黄豆100克,猪骨1000克
调味料:味精,料酒,盐,葱姜
做法:黄豆、猪骨分别洗净,锅加上,倒入黄豆和猪骨。大火煮开,改成小火慢炖1-2小时,然后加调味料即可。
功效:强壮身体,能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适合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腹胀纳呆的人食用。
禁忌:不能一次吃太多,吃太多也容易导致腹胀。
芝麻菠菜
材料:熟芝麻15克,鲜菠菜500克
调味料:味精,香油,盐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后放入沸水锅里,焯一下,捞出放入冷水中,变凉后捞出沥干水分,切段。把切好的菠菜,放进盘子里,加盐、味精,淋上香油,搅拌均匀后再撒上黑芝麻即可。
功效:开胸润燥,补肝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