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女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男人 > 男性保健 >

男性30岁还遗精是正常的吗?

时间:2021-01-16 来源:男人>保健>生理保健 作者:网友投稿

青春期后男性每月有2~3次遗精,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当精液集聚到饱和状态时,会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后的男性身上,若是30岁后还遗精这是正常的现象吗。

男性30岁还遗精是正常的吗?

遗精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在青少年时期生殖器官慢慢发育成熟,睾丸精囊和前列腺以及精索产生精液,当精液储存一定量时,稍微受到性刺激,就会不受控制的排出体外。但是30岁以后的男性遗精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当生殖器官受到损伤时,可让性神经中枢受到异常刺激而引起精液溢出。成年男性若是频繁遗精需警惕包茎、包皮过长、前列腺炎或尿道炎等,需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再做治疗,切不可盲目使用壮阳补肾药物。

总是遗精怎么办?

1、做提肛运动

晚上睡觉前可以站着或者坐在床上做收缩肛门运动。肛门收缩时吸气,放松时需呼气,缓慢有节奏地进行,每天做两次,每次做50下左右,能缓解遗精问题。另外,也可用手指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对丹田和肾俞穴按摩5分钟,能调整和改善性功能,改善遗精症状。

2、使用冷水冲洗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使用冷水对阴囊部位冲洗几分钟,能降低性神经兴奋性,但冲洗时间不能太长,体质虚弱的男性也不能使用此方法。期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性生活次数,不能过于迷恋于色情书刊和视频。注意局部清洁和卫生,经常使用清水对局部冲洗。若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话,及时通过手术切除,内裤勤换勤洗,防止受到细菌感染。

3、保持规律生活

避免喝浓茶浓咖啡以及烟酒,不能洗热水澡,睡觉时采取屈膝侧卧的方式,被褥不能过重,不能穿太紧的内裤和牛仔裤。另外,睡觉前不能吃得过饱。遗精时不能过度紧张,去医院正规机构就诊,找出治病原因,并且积极治疗。

温馨提示

30岁以后男性每月遗精次数超过5次就要引起重视。另外,要注意正确睡姿,若趴着睡觉的话会对阴囊带来压迫,而且刺激阴茎产生性兴奋,引起遗精。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裤子,坚持做仰卧起坐,能锻炼腹部肌肉和盆腔组织,提高内部器官功能,而且可缓解频繁遗精问题。

男性30岁后如何应对亚健康状态?

男性三十而立,衰退的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全身总是疲劳、不喜欢运动、失眠、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为了能够抵抗身体的衰退,可以通过饮食这方面来应对亚健康状态。

男性30岁后如何应对亚健康状态?

1、补充维生素B6和维生素e

维生素B6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肾结石和皮肤癌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分解高半胱氨酸,减少了患上脑中风的风险,男性朋友一天应该补充两毫克的维生素B6,含有维生素B6比较多的食物有梨、马铃薯、肝脏、鸡肉;维生素e可以避免性功能衰退,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能够阻止自由基对血管壁带着伤害,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芝麻、花生、植物油、坚果、蛋黄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

2、补充钙和适量的蛋白质

钙是身体中最重要的元素,不仅仅是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可以安定情绪,脾气比较暴躁的患者应该多喝一些奶酪、酸奶、牛奶、骨头汤、鱼干等。现在有很多男性为了能够从事健美的运动说理就会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不能大量的补充,特别是身体疲劳时不能吃鱼肉、鸡肉、蛋类等,因为身体中酸性物质积累,加重疲劳感,可以多吃一些水产品和新鲜的蔬菜等碱性的食物。

3、食物应该多样化

尽量少吃一些甜食,做到合理的营养搭配,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食物;鱼肉、鸡肉、兔肉容易吸收;奶类、豆类含钙量非常的高;水果和蔬菜能够为身体补充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木耳、芦笋、胡萝卜、西红柿,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的摄入量。

4、强精固肾的食物

海藻里面含有大量的甘露醇、藻胶酸、钾、碘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牡蛎、淡菜里面含有的物质,具有温肾散寒、补虚益精的功效,能够防止肾、早泄,同时也可以多吃一些枸杞子、莲子、韭菜等。

温馨提示

30岁之后男性朋友也应该多吃一些补脑益智的食物,尤其是含有卵磷脂、脑磷脂的食物,能够提高大脑的活动力,延缓了大脑的衰退和老化,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坚果、蜂蜜以及大豆。

男人养生必知:针对男性30个养生秘诀

男人最初的衰老是在20-22岁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时开始的。不过,不必为此感到抑郁和恐慌。无论你是初生牛犊的20岁,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30岁,或者需要可持续发展的40岁,要记住,男人天生该滋补,天生对能量的需求比女人高。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

1)减少体内的垃圾;

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

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资料,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於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准後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麽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後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馀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麽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於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於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威胁男女健康的7个炸弹 男性30岁需护前列腺

人生历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埋藏了许多“定时炸弹”,随时会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饮食不良、久坐不动、过度操劳……生活上我们稍有不慎,便可能中招。《生命时报》特邀国内各科医学专家,教您识清并安全避开每个年龄段隐藏的健康雷区。

10~20岁:男性要防生殖疾病,女性要防痛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认为,青春期是男性睾丸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隐睾、睾丸扭转等发病率较高。家长应关注男孩的生殖健康,尽量不给他们穿紧身牛仔裤,督促孩子运动。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痛经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患病率为67.2%。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王素美说,青春期女孩面临升学等多方面精神压力,容易诱发原发性痛经,需要在母亲帮助下关注生理期的护理。经期避免用冷水洗头,少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物,以免因受寒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还要注意休息,不做剧烈运动。

20~30岁:男性要护前列腺,女性要防偏头痛

中华医学会统计发现,30岁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发病率为30%。久坐、不爱运动、作息不规律等与之相关。郭军说,常见的前列腺炎等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可早防早治。他建议,多喝水、多排尿,能减轻高浓度尿液对前列腺的刺激。性生活规律、洗温水澡、劳逸结合、减少心理压力等有利前列腺健康。

据统计,我国有1000~2599万人患偏头痛,发病率是9.3%,多发年龄为25~35岁。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的数据也显示,约75%的偏头痛患者为女性, 年龄大多在20~45岁,半数左右发生在月经前后,可能与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的激素水平波动有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玉平建议,女性应尽量避免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防止过分劳累;饮食要清淡,按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0~40岁:男性要防消化疾病,女性要护子宫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教授刘思德认为,三四十岁的男性消化疾病高发,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最为常见。共同诱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段的男性要注意规律饮食,减少不必要的应酬。

据统计,我国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10%~15%,25~45岁高发。王素美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安错了家”,常伴随各种月经失调症状,如经期延长、经血过多等。建议女性每周进行3次瑜伽训练或1次中等强度的全身活动;经期不过性生活,减少经血逆流的几率;避免重体力劳动。另外,需要提醒职场女性,21~29岁是生育黄金期,错过这个时期可能会增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

40~50岁:男性要防高血压,女性要防更年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顶立教授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会随年龄增加。美国心脏病研究委员会指出,四五十岁的男人常因吃肉过多导致三高。调查发现,我国一半左右的中年男性饮食习惯差,往往早饭常不吃、午饭随便吃、晚饭狠狠吃。建议吃饭要细嚼慢咽,每次吃饭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增加蔬菜、豆类的摄入,将零食换成水果、坚果;坚持锻炼,每周至少做2~3次步行、慢跑、游泳等运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王素美介绍,中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少,面临停经、更年期等转折点。加上婚姻情感、家庭关系等问题困扰,精神压力大,易出现情绪激动、烦躁、失眠等反应。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建议,中年女性要“先睡心,后睡目”,晚9点后就应保持心情平静,不看情节紧张、悲情的电视剧。11点准时睡觉,保证“黄金7小时”的睡眠。遇事保持豁达、积极的精神状态。

50~60岁:男性要防糖尿病,女性留神心脏病

一家体检中心对两万多人的体检报告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60岁是发病高峰。另据“中国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超女性2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专家威廉姆·诺勒建议,中年人要多吃果蔬,减少肥肉、全脂奶制品的摄入;坚持锻炼,如慢跑等。若减掉7%的体重,就能将患糖尿病风险降低50%。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女性50岁后心脏病患病风险大大提高,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有关。我国80%的女性绝经年龄在44~54岁之间,王素美建议,中老年女性要保护心脏健康,定期查心电图,少熬夜,通过做瑜伽、听音乐、聊天等方式减压,饮食上减少油、盐的摄入。

60~70岁:男性要防脑卒中,女性要防骨折

据统计,64%的脑卒中发生在55~75岁,并有年轻化趋势。男性患脑卒中风险略高于女性。戒烟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研究发现,65岁以上男性因吸烟导致脑卒中的风险比65岁以下者高2倍。王玉平建议,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戒烟。此外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控制高血压。

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高达60%~70%。随着年龄增长,人变得僵硬,灵活性减弱,更易跌倒,甚至骨折。王素美提醒,可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并多晒太阳。还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70~80岁:男性要防血管疾病,女性要防认知障碍症

2012年中国血管论坛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约有6500万~1.3亿血管病患者,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20%~30%,男女比例为5:4。一旦某处血管出问题,对全身都是打击,可以说“病在身上,险在心脑”。可用扩血管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进行基础治疗。从预防上讲,生活节奏别太快,少吃大鱼大肉,鞋袜别穿太紧,不要经常盘腿坐或跷二郎腿,剪指(趾)甲别太靠近皮肤等。

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75岁以上认知障碍症患者为11.5%。绝经后女性患此病几率高于男性3倍,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另外,老人面对退休、丧偶等问题,感到孤独无助,也会影响认知功能。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建议,老人应做到能动就动、能学就学、能看就看。多参加社区活动和家庭事务,常进行学习、体力训练等。

推荐阅读:

  1. 男性30岁后如何应对亚健康状态?
  2. 男人养生必知:针对男性30个养生秘诀
  3. 威胁男女健康的7个炸弹 男性30岁需护前列腺